摘要: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當前全國各地最緊迫的工作任務,隨著一級響應的啟動,各地對于疫情防控的動員效率以及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質量都擺在面前。
撰文 / 靠譜的阿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當前全國各地最緊迫的工作任務,隨著一級響應的啟動,各地對于疫情防控的動員效率以及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質量都擺在面前。
“智慧城市”從過去3年人工智能風口提升政府數字化水平、服務民生和經濟的改善型功能,最近提上了各地的緊急議事日程。據了解,2月8日,海淀區政府城市大腦疫情防控平臺在區城市服務管理指揮中心上線試運行;2月10日,上海市發布《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重慶市也推出了智能化“疫情排查”信息系統等等,這些在非常時期突出智慧城市作用的舉措,對全國各地廣泛推行智慧城市有示范作用。
那么,智慧城市為什么會對政府管理如此剛需?各地怎樣才能快速搭建起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在疫情之后如何長期造福于民?是本文所探討的三個重要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新型冠狀病毒是看不見的敵人,它能夠通過飛沫和氣溶膠進行人傳人,并且感染者不自知癥狀,長達14天的潛伏期,并且在潛伏期內也能夠感染給健康人,而那些感染嚴重者也易導致病人死亡。武漢作為九省通衢以及全國高鐵樞紐,在1月23日封城之前已經有500多萬離開分散全國各地,這其中有多少人感染,感染者又與那些人進行密切接觸,是一個千頭萬緒的問題。
盡管一些地方進行了措施嚴格的城市管制甚至封城、封路的舉措,但是由于不了解那些人員是從武漢返回,以及是否接收過發熱體檢排查這些信息成為排查重要指標;由于冬春季節本身又是一個感冒高發季,相應的醫療資源緊張造成了一些疑似病例在家隔離等待確證收治(幸好目前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及多所方艙醫院的搭建,推動疑似病例的“清零計劃”)。
如果沒有相應數據信息支撐,就只能由各村、各街道挨家挨戶以及挨個社區的基層人員進行排查,這實際上也容易增強感染風險,這無異于“兩眼一抹黑式”的防控。
而有先見之明的地方提前搭建了智慧城市則能夠及時調動人口、交通、各個智慧小區、醫院、企業相關的大數據信息,做到有的放矢;針對確診的案例追溯到上一級傳染者,構建起人員接觸的網絡做到提前預防和有效隔離;并且根據醫療資源消耗情況予以物質的及時調配,可以說,平時的智慧城市系統就轉化成為戰時的“防疫控制中心”,是一個實時的看板管理系統。
何謂智慧城市,其核心就是利用大數據,通過智能運營中心(IOC)來提升城市管理與決策效率,通過技術化手段實時反映各個核心板塊和城市運行狀態,為城市管理的預警、決策、精準調度搭建綜合管理平臺,這能夠作為城市的“智慧大腦”。
目前國內搭建起了智慧城市大腦的主要由云計算公司在幫助政府進行政務大數據代運營時候搭建的,比如山東、貴州、云南等地是由浪潮云搭建;浙江由阿里云搭建;深圳、上海等由華為云搭建。筆者相信,通過這場疫情,更多地方將會掀起一個搭建“智慧城市”的熱潮。
除了湖北以外,很多地方采用相對比較接地氣的土辦法也行之有效,畢竟智慧城市應用畢竟需要耗費一些時日,很多地方不如北京海淀區、深圳龍崗區以及上海浦東區那樣擁有豐富的互聯網工程師和人工智能企業服務團隊支撐。
不過,由于當前疫情除了湖北以外,很多地方大體面臨相似的管控預防狀態,目前在疫情防控上還沒有出現“第二個武漢”,鑒于各地針對疫情做到的疫情指揮系統實際上就是“智慧城市大腦”,那我們不妨以“海淀區政府城市大腦疫情防控平臺”為參照對象加以改造和參考,以便于急用先學。
首先構建智慧城市(管理大腦和系統)的前提是打通各個關鍵環節、部門的大數據,并將這些大數據做到隨時可以調取,并且可視化呈現出來。
據北京日報報道,試運行的“海淀智慧城市平臺”集合了個性化數據分析、返城人群分析、人口排查分析、重點人群動態監測、跟蹤、預警服務等重要功能,構建起了各級行業管理部門、屬地管理部門、社會單元和公眾四位一體的立體化疫情跟蹤防控體系。
其次要對于數據構建相應的工作模塊,并且通過這些大數據實實在在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應用到云計算支撐。
比如海淀智慧城市平臺總共構建了“疫情防控人員信息管理系統”、“疫情大數據分析系統”、“疫情預警系統”、“社區防控預警系統”等四大系統。每一個系統下面又覆蓋了相應的子系統數據。
其中“疫情防控人員信息管理系統”是重中之重,從行業(企業)和社區兩個維度采集人員基本信息、出行情況、居住社區、工作單位、健康狀況、經由疫區等六大類信息,針對重點人員、高危疑似人員、密切接觸人員,按照北京市衛健委分級分類防控要求,每日采集關鍵體征指標,并跟蹤處理記錄信息。
“疫情大數據分析系統”是結合運營商數據,詳細快速分析并統計海淀區內各街鎮、小區、重點場所重點人員數量、主要來源地、活動軌跡、駐留時長、進入時間等信息。
“疫情預警系統”是實現系統自動預警提示功能,向企業管理者推送疑似人員預警信息,同時提示行業管理部門、屬地管理部門安排核查核驗;向公眾個人推送同車確診病例、同社區確診病例、同企業確診病例等提示信息,協助個人做好隔離防控。
“社區防控預警系統”針對各社區和醫院等重點監控區域,調用周邊視頻攝像頭,進行視頻監控分析,結合市民熱線百姓訴求,找出關鍵事件,分析定位出社區在防控疫情中執行不力的情況,并進行預警。
上述工作模塊,實際上是以智慧城市指導下的大數據“防疫方法論”,只要產品和系統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在全國推廣和應用,當然要系統搭建起來,也需要整合多方技術和廠商資源,這里下文會有論述。
阿星認為,其他地方要想從0開始,快速鋪開智慧城市大腦,有以下3條“捷徑”:
(1)各地政府向云計算公司、智慧城市解決商招標,凡是對于抗擊疫情有效的云計算公司和服務商擁有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就可以予以承建,比如華為、浪潮、阿里巴巴等有經驗、有技術公司應該排在優先級。
(2)所承建的工作本身應該以減輕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為原則,而不是增加工作任務,很多小區、村莊以及街道爭取要用App收集和處理信息,讓他們能夠通過簡便、公益化的工具提升效率。
(3)由政府牽頭打通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大數據,不能指望互聯網公司之間將數據打通,比如醫療平臺展開遠程醫療、電商公司提供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物流公司提供相應的物流大數據并參與到物質捐贈過程之中、產業園區以及商貿區調查相應有序復工的數據等等,而這些數據能夠豐富智慧城市大腦數據的顆粒度,讓智慧城市大腦本身越來越聰明。
防疫指揮系統要想真正發揮重要必須是協調各方、總領全局的智慧城市大腦雛形,而智慧城市大腦如何保證在疫情解除之后以此為1.0版本,不斷迭代長期有效,讓智慧城市大腦真正能夠預防更多公共衛生安全風險以及其他潛在的公共危害,則是一件關系到社會長遠發展的命題。
構建智慧城市的承擔者是地方政府,如今各地積極構建智慧城市最終能真正落地“數字中國”,以此為突破口,或許對于智慧城市這一需要跨行業、跨部門協調的社會工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就像2003年“非典”之后留下了社會公共衛生應急機制,這就要求把防疫期間的大數據本身視為最寶貴的數字資產加以運營,而智慧城市本身的設計者、搭建者以及運行保障者,本身也是“智慧城市運營商”,但是所有權屬于當地政府。
選擇什么樣智慧城市綜合解決商取決于技術是否支撐智慧城市要求、在理念上是否符合區域長遠需要。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曾提出一個打造“數字政府”的“6個1”方法論,即“一朵云(云計算)、一個數(大數據)、一個網(一網通辦)、一個口(城市服務門戶)、一個運營商(智慧城市運營商)、一個生態(智能產業生態)”,并為當地政府打造政府業務中心(GOP)。
浪潮云幫助地方政府落地智慧城市,讓政務大數據為廣大公民服務的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是“一平七通”,其中“一平”就是打造統一的數據匯聚和計算平臺,政務處理依托于平臺進行處理,這是融合了ABCD技術的“智慧城市大腦”;“七通”分別是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公共安全“一網通”、和諧社會“一格通”、市民辦事“一站通”、智慧金融“一貸通”和愛城市網“一點通”等七個通的建設。
當前正在5G技術快速普及、智能硬件層出不窮的事情,我們看到了無人機在路口巡邏發出人性化的外出防護提醒,智能機器人在隔離病房送餐以及安排體檢,在安全出口有紅外體溫檢測儀等新技術的應用。這表明在智慧城市建設之中萬物互聯、廣泛調動智能產業生態參與到智慧城市大腦之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是利用ICT打造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構建起萬物感知-萬物聯接-萬物智能的智慧城市,分別對應了三個層面即海量城市終端感知、海量城市數據鏈接與海量城數據管理與分析,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的系統。
華為有一個智慧城市的“馬斯洛層次模型”即智慧大腦的構建需要有城市ICT基礎建設、城市安防保障、城市服務在不同行業場景中解決方案為依托,這樣才能讓城市大腦本身越來越智能化,在未來預判和甄別潛在風險,為社會長效久安不斷站崗執勤,關鍵時候發揮高效作用。
就像基礎通訊運營商有三個一樣,筆者認為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智慧城市運營商也不會只有一個,讓具有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實力和解決方案的公司之間相互競爭,能夠推動各個區域之間加速不均衡發展,彼此競爭最終百舸爭流,誕生關于智慧城市領域更多巨頭,只要保證大數據化紅利為政府效率以及人民服務即可。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構建自身智慧城市系統和大腦,“開弓沒有回頭箭”,很多方面都需要廣大互聯網公司和人工智能參與軟件、硬件以及算法層面的支持和協作,并且保證相應的技術和產品供應支撐,而要保證全國抗擊疫情一盤棋,則需要各地智慧城市大腦之間未來能夠大數據能夠打通,筆者認為國家層面應該出臺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接口標準,保證未來大數據之間不產生區域壁壘,這對于數字政府提升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行政效率也有巨大作用。
正所謂“福禍相依”、“危中有機”,疫情固然一場巨大的、無比壓抑的劫難,但對于我們本身重視生物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正視智慧城市的深遠價值,以及新興智能技術在這場疫情之中攻堅克難也未嘗不是一次殘酷的鍛煉和洗禮。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引入,讓我們更有能力打贏“戰疫”,守護和造福更多人民群眾。
智慧城市建設是利國利民的系統工程,快速落地、不斷健全將能大大提升政府公共治理水平。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2025數字平臺經營環境治理報告》(簡稱《報告》)。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