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年之前,提起牙膏,很多人第一反應卻是兩面針。“一口好牙,兩面針”的廣告語傳遍大街小巷,兩面針也以蟬聯中國牙膏市場銷量第一名15年的成績,成為令國人驕傲的民族品牌。
導讀:說到牙膏,你會想起哪個品牌?中華、佳潔士、高露潔、黑人、云南白藥......沒錯,正是這幾大品牌,瓜分了中國牙膏市場份額。
然而在多年之前,提起牙膏,很多人第一反應卻是兩面針。“一口好牙,兩面針”的廣告語傳遍大街小巷,兩面針也以蟬聯中國牙膏市場銷量第一名15年的成績,成為令國人驕傲的民族品牌。
但如今,兩面針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
盛極一時,兩面針走上多元化道路
兩面針,起源于1941年,前身是小型肥皂廠,1978年,牙膏業務被分離出來,變成“柳州市牙膏廠”,1994年,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早已名聲在外的兩面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這讓公司更加盛極一時。
上市讓兩面針募集到巨額資金,但是在資金的運用上,兩面針卻犯了大錯。
兩面針是一家日化公司,但拳頭產品毫無疑問是牙膏,也許是覺得牙膏業務已經無需增強,公司把募集來的資金投到了洗發水、洗滌劑、衛生巾等大大小小超過10個項目當中。
各業務板塊的分散投資,造成了公司不能集中拳頭打硬仗,不僅新的項目做不起來,原本的強項牙膏業務,也沒能加強,最終被競爭對手保潔、聯合利華連續沖擊,市場份額連連失守。
2006年,兩面針在牙膏市場有10%的市場份額,如今卻不足1%。
除了實業,兩面針在資本運作上也動作頻頻。
2007年,兩面針內部會議提出“無產品經營不穩,無資本運作不富”的理念。當年,公司就耗資1.5億用于申購新股、投資證券和基金、耗資2億元參股南寧市商業銀行(后更名為北部灣銀行)、花費1000萬元參股柳州市商業銀行等。
多元化失敗,靠賣股“保殼”
兩面針的多元化投資有多慘?2007年,參股7家公司中,5家虧損;2008年,參股8家公司中,6家虧損;2009年,參股9家公司中,5家虧損。
2007年,兩面針各項業務陸續淪陷,雖然全年完成凈利潤6.29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虧損達到2700萬元。
2007年,正逢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波牛市,靠著高位拋售中信證券股票,兩面針才在業績報表上取得正收益。
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投資中信證券的收益也為兩面針保留上市資格起到了關鍵作用。
下圖是2006年以來兩面針扣非凈利潤的情況,這一指標,公司已經連續12年為負了,其中2014、2015年,公司扣非凈利潤都超過了1.6億。
但是靠著出售中信證券股票,以及出售土地的收益,兩面針卻經常將歸屬凈利潤做成“正值”,從而避免了被*ST,乃至退市的命運。(從下圖可以看出,2009-2014年,兩面針歸屬凈利潤都是盈利的)
具體而言:
2012年,出售近1500萬股中信證券,收益1.18億;
2013年,出售1700余萬股中信證券,收益近1.5億;
2014年,出售1000萬股中信證券,收益2.58億;
2015年,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收益1400萬元;
2016年,出售中信證券股票,收益1.57億。
回歸主業,兩面針還能重現輝煌嗎?
然而,股票和土地總有賣完的一天,自身造血機能無法恢復,等待兩面針的必然是消亡的結局。
終于,這些年來搞過日化、藥品、金屬、紙漿、蔗糖、基金、進出口貿易、房地產無數個行業的兩面針,在撞了不知道多少個南墻之后,終于回頭了。
9月15日,兩面針在2018年戰略合作伙伴分享交流會議上,以“貴在變,贏在不變”為主題,宣布告別雞肋的多元產業,全面回歸牙膏主業。
但如今,主流牙膏市場早已被高露潔、佳潔士、中華、黑人、云南白藥幾大巨頭瓜分,似乎只能在酒店牙膏市場顯示存在感的兩面針,如今還能“回光返照”嗎?
不止是兩面針,黑妹牙膏、田七牙膏這兩大多年前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如今也都銷聲匿跡,他們的衰敗都是多元化所致。
還沒學會走,就想著跑,兩面針這一民族品牌的衰敗實在令人心痛。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3月28日晚間,科新機電(300092.SZ)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指出含有PFAS的沖鋒衣對健康和環境有害。服裝材料公司戈爾公司迅速回應,稱將...
2024年,歐林生物(688319.SH)以創新為引擎,在疫苗研發、市場拓展和質量管理領域持續突破,...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