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ofo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出來刷屏,已經成為輿論圈的常態。近日,鳳凰自行車將ofo告上法庭催討欠款,再一次將ofo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鳳凰自行車催討欠款
ofo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出來刷屏,已經成為輿論圈的常態。近日,鳳凰自行車將ofo告上法庭催討欠款,再一次將ofo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情源于鳳凰自行車與ofo之間的一筆大額訂單。2017年5月,共享單車熱火仍在燃燒,上海鳳凰子公司鳳凰自行車與ofo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鳳凰自行車將為ofo提供500萬輛自行車,在足額采購的情況下,預計將為公司帶來4000萬元的收益,這無疑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2017年底,共享單車熱火明顯降溫,一大批共享單車企業猝然倒下。作為共享單車第一梯隊成員,ofo依然堅守,但處境日益艱難,雙方的合作也大打折扣。
2018年5月5日,上海鳳凰表示,鳳凰自行車共向ofo及其關聯公司提供各類自行車產品186.16萬輛,實現銷售收入6.37億元。雙方發生的實際交易量僅為協議預期的37.23%。
在2018年半年報中,上海鳳凰坦言,受共享單車訂單萎縮影響,自行車和零部件企業面臨產能過剩和開工不足的情況,而部分共享單車企業退出導致拖欠賬款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國內去杠桿的大背景下,自行車企業的經營風險正在加大。
2018年上半年,上海鳳凰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只有1911.35萬元,同比下降55.44%。業績重壓之下,鳳凰自行車向ofo打響公開討債第一槍。
日前,鳳凰自行車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ofo支付所欠貨款6815.11萬元,并賠償逾期付款違約損失186.52萬元。
當ofo缺錢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ofo的合作方難免受到波及。據財經網報道,除鳳凰自行車外,ofo已拖欠云鳥、德邦等多家物流供應商貨款數億元,還拖欠維修商、其他生產廠商上億元款項。
因拖欠貨款問題,鳳凰自行車與ofo對簿公堂,曾經的親密戰友如今怒目相對,實在令人唏噓,但這僅僅揭開了ofo生存困局的冰山一角。
資本寒冬中,ofo慘淡經營
在拖欠貨款問題曝光之前,ofo已經接連傳出欠薪、裁員、挪用用戶押金等諸多負面消息。盡管ofo方面一直在否認,但ofo極度缺錢在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雖然頂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但共享單車卻是名副其實的重資產模式。除了造車花費巨額成本外,單車維護成本和員工工資也不在少數,尤其單車企業之間的補貼大戰和營銷推廣,完全就是燒錢模式。
ofo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完全靠融資。從2014年成立至今,短短4年時間內,ofo累計融資12輪(包括兩輪戰略融資),平均每3個月左右就融資一次,為ofo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但尚未盈利的經營模式注定ofo的未來不會太平。
2017年,共享單車驟然降溫,業內掀起大洗牌。悟空單車、町町單車、小藍單車接連倒閉,小鳴單車人去樓空,3Vbike停運兩月后重出江湖,酷騎單車在押金風波后易手他人,每一件都在撥動ofo的神經。
行業內發生一系列負面事件,預示著共享單車行業步入資本寒冬。隨著融資節奏放緩,ofo也步履維艱。
為了活下去,ofo也是絞盡腦汁,除了大幅減少車輛采購,取消全國20個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還發動員工售賣車身廣告,試圖商業變現,擺脫資本困境。
但ofo一系列的變現嘗試,都不如一筆大額融資來得痛快。但回歸理性的投資人,顯然不愿意再繼續跟進,ofo投資人朱嘯虎一改往日“共享單車將在90天解決戰斗”的論調,直呼“ofo與摩拜只有合并才有出路”,結果遭遇戴威強烈抵抗。
戴威想要實現理想,朱嘯虎想要投資回報,當雙方意見出現分歧,朱嘯虎選擇退出。2018年初,朱嘯虎將所持ofo全部股份轉手阿里巴巴,彼時ofo估值100億美元,朱嘯虎套現30億美元落袋為安。
至此,ofo加入阿里陣營,這既是ofo命運的轉機,也為ofo日后的故事走向埋下伏筆。
白衣騎士?阿里并不簡單
阿里巴巴入主后,ofo曾試圖從阿里方面獲得融資。2017年底,曾有傳言稱阿里會對ofo追加10億美元投資。對ofo而言,這絕對是一筆救命錢。
當外界翹首以待,阿里的10億美元投資卻遲遲沒有落地。后有傳言稱,阿里與ofo相談甚歡,雙方本來情投意合,到了最后的簽字環節,滴滴單方面拒絕,最終導致融資流產。滴滴對此矢口否認。
2018年春節前夕,ofo終于拿到來自阿里的救命錢。但這筆錢卻不是融資,而是抵押借款。ofo將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地共計4447472輛自行車作為資產抵押給螞蟻金服關聯企業,從而獲得5億元借款。
但這顯然不能滿足ofo的資金缺口,7天之后,ofo再一次將400多萬輛共享單車抵押給天貓旗下公司,獲得12.66億元借款。ofo從阿里方面累計借款1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400多萬輛共享單車,幾乎就是ofo投放到市場上的單車總量。倘若不是被逼到絕路,ofo肯定不會出此下策。
表面來看,阿里成了白衣騎士,拯救ofo于水火之中。但細看雙方簽訂的借款協議,你會發現事情真相并不簡單。
借款協議規定,ofo必須在2018年6月7日和2020年2月10日歸還抵押所獲得的資金。也就是說,未來兩年內,ofo必須還清阿里的17.7億元借款。
這對于尚未盈利的ofo而言,簡直難于上青天。倘若ofo到期無法還清借款,很可能會易主阿里。
戴威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ofo的運命走向,除了受資本大潮的裹挾,也與創始人戴威脫不了干系。
2014年,戴威聯合4位大學同學,共同創立了共享單車品牌ofo。創立伊始,戴威的強勢已經顯現:ofo五位創始人每人持有一票否決權,但歸戴威一人行使。
創業路上,ofo是幸運的,它曾遇到朱嘯虎、程維、馬云三位貴人,這是很多初創企業求之不得的幸運。但是,因為戴威強勢的性格特點,最終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2016年1月,在ofo的生死存亡之際,朱嘯虎伸出援手,運用資本的力量讓ofo活了下來。朱嘯虎曾在多個公開場合為ofo戰臺,為維護ofo不惜與馬化騰在朋友圈開戰。
但投資是要看回報的,ofo的長期虧損最終讓朱嘯虎改變想法,認為摩拜與ofo合并才是最好的結局,并極力撮合雙方合并。
這時,戴威站出來說,“非常感謝資本,資本助力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朱嘯虎隔空喊話“資本只關心回報!”同月,朱嘯虎套現離場。
在朱嘯虎的牽線下,滴滴入主ofo。在程維的影響下,多位投資人加碼ofo,曾讓ofo過上“不差錢”的富裕生活。
但是,投資之初,滴滴的目的已經非常明確。滴滴想靠ofo補齊“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短板,卻限制ofo在網約車領域拓展業務。
2017年下半年,摩拜的業務范圍開始向共享汽車方向傾斜,此后動作不斷,為其資本故事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但ofo卻受制于滴滴的掣肘,止步于共享汽車大門之外。
裂縫出現,戴威對滴滴的態度大為改觀,阿里入主后,戴威曾試圖利用阿里制衡滴滴。當然滴滴也不會坐以待斃,轉身收購了小藍單車,還推出免押騎行的自主品牌青桔單車,與ofo公開對峙。
即便是最后一張王牌阿里,戴威也沒有好好利用。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阿里陣營與騰訊陣營對抗多年,雙方水火不容,創投企業進入其中一方陣營,就意味著與另一方徹底決裂,但ofo偏不。
ofo投身阿里的懷抱,卻還貪戀騰訊的美好,ofo微信小程序意外上線,螞蟻金服震怒。阿里與戴威聯系未果,派專人從杭州飛往北京與戴威交涉,要求ofo立刻下線微信小程序端口,只保留支付寶作為流量入口。
但ofo微信小程序至今仍在使用,阿里的心情不難想象。此后,阿里投資哈羅單車,重新入局共享單車,ofo已經失去阿里的獨寵。
ofo的故事如何收尾?
繼摩拜27億美元賣身美團后,關于ofo賣身的消息不時傳出,公眾在潛意識里已經認定,不管是賣身滴滴還是賣身阿里,只有賣身才能留ofo一條活路。
但戴威依然在堅持,面對屢屢傳出的賣身傳言,戴威多次公開否認,2018年5月的內部百人動員大會上,戴威吼出一句“如果你們不想戰斗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公司!”
獨立戰斗,這個信念戴威不愿改變。但是,近日戴威的信念似乎有所動搖,他新成立了一個區塊鏈研究院,貌似要投身當下最熱的區塊鏈創業大潮。
關于ofo的最新消息是,有ofo用戶向媒體爆料,提交退款申請押金難到賬,撥打頁面顯示的客服電話為空號,聯系在線客服稱沒有權限,這幾乎是其他共享單車品牌倒閉前的必經環節。
已經千瘡百孔的ofo再次成為公眾質疑的焦點,它曾經的優勢已經一步步消耗殆盡,而未來依然撲朔迷離。曾經耀眼的小黃車,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根據媒體報道,當年盛極一時的ofo的關聯公司東峽大通在企查查的地址為:北京市豐臺區西三環南路14號院...
叮當健康則憑借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專業健康服務等維度的優異表現,榮獲“2024中國大健康新質生產力代...
近日,時尚零售品牌熱風Hotwind為用戶提供“碰一下”新服務,目前全國500多家門店已全面接入,付...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