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如果要在深圳找三個話題,其中一個必然是華強北。華強北,是深圳的名片,也是深圳的發展縮影。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如果要在深圳找三個話題,其中一個必然是華強北。華強北,是深圳的名片,也是深圳的發展縮影。
華強北是一條街道,也是一個以電子信息產品交易為核心的特色商圈。華強北這一條不足1公里長的街道,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中心和手機批發中心,曾經一度被稱為中國電子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程一木這一生的履歷都離不開電子行業,作為在華強北工作二十多年的他,見證和參與了“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發展的全過程。
現任深圳市電子商會執行會長,曾長期從事國家電子行業主管部門政策法規工作,從1991年到深圳的程一木,先后長期任職于賽格集團、華強集團及深圳市電子商會,這27年都扎根華強北的他,無疑是對華強北最有發言權的人。對此,投資家網對話程一木,共敘華強北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山寨背后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華強北是山寨的首都。
2016年9月,在iPhone7上市的第二天,華強北的iPhone7也開售了。后面再有數碼新機的迭代,不用等到新款上市,華強北就能搶先售出。
這讓很多廠家對華強北深惡痛絕,但不可否認的是,華強北強大的模仿和學習能力。
這種模仿能力是怎么形成的呢?
可以說,華強北完備的制造業產業鏈優勢是任何地方都不可復制的。
深圳經濟以“三來一補”作為起點,即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因此在通信、計算機及外設、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光電、儀器儀表等領域,深圳均構建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打造了全球獨有的完整而高效的制造產業鏈。
依托珠三角,深圳有堪稱全球配套最齊全的手機產業鏈。據不完全統計,深圳約有手機制造商600多家,另有2000多家各類手機配套公司、數萬家周邊企業,產業鏈配套率高達99%。因此,華強北有著一應俱全的全功能產業配套布局,從元器件的采購到開模定型,研發,生產,組裝,都能在華強北一條龍完成后,直接投入市場。
“很多地方政府做招商引資的朋友都來過我這,與我探討怎么把華強北的模式引進到他們的地方,我搖了搖手,不可能,華強北的模式是不可復制的。”程一木補充到,“地方政府可以給土地,可以給各種優惠政策,但給不了產業鏈配套,而產業鏈配套成本是電子制造業最重要的成本。華強北就是幫助廣大電子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解決了產業鏈配套問題。深圳的電子產業鏈太完備了,產業鏈的分工非常細化,細到每個工序都有人幫你做,可以高效率低成本組織生產。”
國際知名機構、硬件孵化中心Haxlr8r的創始人Cyril Ebersweile曾說:“這里能夠讓我們在1公里之內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這是美國、歐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因為那里沒有深圳的華強北。”為此,他干脆把總部從硅谷搬到了深圳。
行走的庫存
模仿的另一面,也反映了華強北的小老板們強烈的市場意識和積極的市場響應速度。
在華強北,如若一個企業需要采購某個型號的元器件,到市場咨詢后,華強北的小老板絕不說“沒有”,即使他沒有貨,他也會想法子去其他商鋪那里找,再不行,他會說:“給我幾天時間去供應商那里取貨,取到以后送到公司去。”
這幾天的時間里,小老板們或者從香港,或者從臺灣,或者更遠的地方找來了企業所需的型號,千辛萬苦送去客戶公司,這一單不賺錢已經無所謂,小老板們在意的是拿下了這枚準客戶,這對他們而言十分重要。
華強北的任一商戶都是另一家門店的供應商,他們之間互為庫存,也就是說,華強北就是一個超級大庫存。而在華強北背后,還有一個“大華強北”,延伸到整個深圳,到珠三角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這個庫存量不僅大,它還是動態的,華強北的貨可以在華強北,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不管在何地,小老板都能靠龐大的市場渠道網絡找到,所以這就是華強北最大的魅力。
在華強北路南北930米,東西1560米,商業區1.45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上,高峰時期,華強北日均人流量達到50萬人次。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是眾多草根的創業天堂。據南方都市報報道,30多年來,華強北至少誕生過50個億萬富翁和無數的百萬富豪,騰訊、神舟電腦、大族激光、海能達、同洲電子、金證等知名企業都出自華強北。
華強北對深圳電子行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持,更是民營企業創新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大多深圳民營電子行業的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多多少少都受益于華強北。”程一木說。
除了電子產業,華強北還輻射了周邊銀行金融業、快遞業、餐飲、商業地產等,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圈。現在深圳那些年營業額動輒數百億的供應鏈公司,許多最早是由華強北的貿易公司演化而成,物流業的爆發,也因華強北的走貨批量而強盛。華強北的小老板們和諸多產業,一榮俱榮。
華強北不是一天建成的
深圳特區建設初期,華強北所在的上步片區,就是深圳的產業高地,中央各部委在深圳的投資大多投在了華強北,深圳的工業企業集團,如賽格集團、能源集團、石化集團、紡織集團等企業總部也都落腳華強北。特別是電子工業部、廣東省電子工業局在深圳的投資以及深圳電子工業總公司都在華強北,使華強北成為深圳最早的電子工業區。
再說到電子工業,30年前后的電子器材配套市場,完全是兩回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電子行業還是以國企為主,計劃經濟占主導地位,民營企業尚處萌芽。
市場體系也深深影響著電子行業的發展,當年的計劃經濟使得電子元器件的供應嚴格按照計劃配額,購買電子元器件需要納入計劃有紅頭文件的批文才能采購。深圳的電子企業因不在計劃之內,元器件供應成為電子制造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為解決這一問題,賽格電子器材配套市場應運而生了。隨著深圳電子工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開放,賽格電子器材配套市場越做越大。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深圳城市中心由羅湖轉移到福田,華強北的工廠由于物業成本上升而大批轉移出去,騰出來的大批物業開始轉型經營零售商業和電子專業市場,萬佳百貨、女人世界、順電等知名品牌紛紛開業,華強電子世界也在1998年開業。
而后,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華強北多了許多電腦城。2000年前后手機廣泛走進人們的生活,山寨機開始了爆炸性的增長,華強北手機市場名揚海內外。程一木回憶,“那幾年的手機市場,幾乎進不了門,站在門口往里看,全是一片黑壓壓的腦袋,他們來進貨,有零售的,有批發的,還有來看的,滿街都是人,火爆得一塌糊涂。”
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只手機就是03、04年買的,到了現在,人人都離不開手機。加上前面提到的產業鏈配套能力,華強北做山寨機做得很快,手機市場的壯大也正式因為如此。
從電子元器件到電腦,從電腦到手機,甚至年初比特幣的火爆,讓華強北刮起了一股“礦機熱”,華強北的電子市場業態隨著時代在不斷增加中。
守得住繁華 經得住荒蕪
近些年,手機產業本身發生巨大變化,從山寨機泛濫到品牌崛起,現在的手機市場,光是華為去年就做了1.5億,小米1億,OPPO、vivo也是超1億,這說明小品牌往大品牌集中,山寨廠必然倒閉。
作為全國的手機批發中心的華強北,現在已經成為過去式,當年那些跑華強北買手機的人,已經不需要來了,華強北人氣驟降。
但是,當全國的電子市場都做不了的時候,華強北的電子市場還能做。
有珠三角的產業環境作為屏障,企業采購電子元器件的需求足以支撐整個市場。加上面向香港,大量產品進口的地理優勢也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
電子銷售領域素來有“北有中關村,南有華強北”的說法。中關村和華強北作為全中國規模最大的兩處電子商品批發零售集散地,卻各有特色,經營方式也不盡相同。
程一木認為,華強北和中關村有著本質區別:中關村是消費型市場,而華強北是產地型市場。通俗地說,中關村消費群體主要是個人,而華強北的電子元器件是賣給工廠,這是一個生產資料市場。這也是為什么中關村每況愈下,而華強北還能持續繁華。
縱使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它也在不停地變革之中。如今,華強北是全球創客的天堂。無人機、3D打印機、智能機器人等高新技術產品都在華強北研發生產。因修建地鐵,華強北商圈“封街”4年,現在華強北有了全國最長地鐵商業街,42個出入口全面放開,意味著華強北升級改造工程完整收官。
縱使全國的電子一條街都倒了,華強北也是笑到最后的那個。將來,華強北還有更多述之不盡的故事。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云知聲"基于大模型和語音交互技術的醫療文書自動生成系統"成果入選未來信息方向典型應用場景,成為全國智...
根據公告,廣大特材2025年第一季度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11.2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約2.28...
自誕生以來,GORE-TEX品牌憑借對科技創新的不竭探索,開發出滿足戶外、運動、休閑等場景細分性需求...
2025 年3月 28 日,世茂服務控股有限公司(873.HK)發布2024年全年業績報告。
近日,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復神鷹”或“公司”)發布了2024年年度報告。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