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當國內輿論矛頭都指向拼多多,市值蒸發幾百億元之時,也是在大洋的彼岸,蘋果卻在創造著歷史。
正當國內輿論矛頭都指向拼多多,市值蒸發幾百億元之時,也是在大洋的彼岸,蘋果卻在創造著歷史。
這家企業在8月2日股價再創新高,領先谷歌、亞馬遜、微軟,率先成為第一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巨頭。
蘋果能創造歷史與其在7月31日晚公布的第三財季財報關系密切。除了手機銷售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外,蘋果當季服務業務收入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5.5億美元。
實際上,一個企業的成功,往往由多方面因素構成,有偶然,有必然。那么,蘋果這家企業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
一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與庫克時代的輝煌
1976年,史蒂夫·喬布斯、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三人在喬布斯父母的車庫里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公司成立當年,沃茲尼亞克開發了公司史上第一款產品,Apple I電腦,這部電腦模樣像一部打字機,可以連接電視作為顯示器。喬布斯與本地一家電腦商店簽下了第一單合同,這家電腦商店訂購了50臺Apple I,每部500美元,Apple I最終共生產了200臺。
同年,喬布斯找來了Intel初創員工、天使投資人邁克·馬爾庫拉,這位因為Intel上市而晉升百萬富翁的人向蘋果投資了25萬美元,這筆錢奠定了蘋果迅速擴大規模的基礎。
1977年4月份,蘋果在首屆西岸電腦展覽會上推出了Apple II電腦,這也是全球首臺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電腦,支持280x192分辨率的視頻輸出,可顯示16種色彩,并且擁有單聲道單聲道聲音輸出架構,從此電腦可以發出聲音,Apple II的最初定價為1298美元,并且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后續又推出了多種改良型號,全球銷量超過百萬,直到90年代末,在很多學校里仍然能見到這款電腦。因為這款產品的成功,蘋果也迅速發展成一個雇員上千人的大公司。這一年,蘋果聘請了第一位CEO邁克斯科特。
1980年12月12日,蘋果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被搶購一空,當時購買蘋果股票的人如果堅持持有到現在,恐怕個個都至少是百萬富翁了。同年,Apple III也上市,另外,在這一年,IBM推出了首款PC,蘋果個人電腦業務的最大競爭對手誕生了,蘋果也逐漸進入到自己的一個衰落期。
“你是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想要改變世界?”這句喬布斯的經典挖人語錄被后人傳為佳話,在第一日CEO斯科特任期滿之后,喬布斯親自出馬從百事挖來了市場能力頂尖的一流職業經理人約翰·斯卡利,從此也開啟了蘋果公司的全盛時代和衰落時代。
1984年1月24日,Apple Macintosh個人電腦發布,這部電腦配備了革命性的圖形操作系統,成為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級作品,創造了十天銷售5萬臺的成績。同年,蘋果在超級碗上推出了史上最經典的廣告,該廣告具有極強的意識形態,靈感來源于揭露專治體制的小說《1984》,廣告中少女用錘子砸碎“老大哥”的畫面震驚了世人,成為了廣告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廣告。不過,蘋果的霉運也即將到來。
1985年4月,由于蘋果此前連續推出失敗產品,蘋果董事會決定撤銷喬布斯經營大權,喬布斯一怒之下賣掉自己蘋果公司的股權重新創業。同年,蘋果CEO約翰斯卡利同意微軟使用部分蘋果的圖形界面技術,這個合同被人們認為蘋果最壞的決策,因為如果沒有這個授權,很可能Windows系統根本不會有機會。
由于連年經營不善,蘋果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下滑到5%,微軟Windows全面超越了蘋果,約翰斯卡利辭去CEO職位。喬布斯離開蘋果后創建的NeXTComputer公司創造了NeXTStep操作系統,并因此被蘋果公司收購,喬布斯重新回到蘋果擔任董事長。
2006年4月5日,蘋果電腦推出允許采用英特爾微處理器的Mac電腦運行微軟Windows XP的軟件Boot Camp。它簡化了在Mac上安裝Windows的任務,有一步一步的指導,用戶還能夠在重啟機器時選擇是采用Mac OS X還是Windows。
2006年8月29日,蘋果電腦公司發布聲明,Google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已加入蘋果公司董事會。2006年,喬布斯發表了第一部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分別為iMac和MacBook Pro。2006年,推出第六代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稱為iPodclassic。2006年,推出第二代iPod nano數碼音樂播放器,采用和iPod mini相同之鋁殼設計。
蘋果推出了iPhone,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同年,蘋果也推出了iPod touch。一個月后,該公司售出了6千萬個程式,這為該公司賺取了平均一天一百萬的商業利潤。
后期,由于病情加重,喬布斯知人善任,在2011年將蘋果的指揮權交給了時任首席運營官的庫克,在他的領導下,蘋果不僅承接了喬布斯時代的資產,還創造了蘋果的輝煌。
盡管庫克宣稱,蘋果不會變,但這幾年來,這家企業已經做了很多改變。
在他的管理下,蘋果誕生了首個大屏iPhone,開辟了全新產品線Apple Watch,iPad進軍到企業市場,蘋果營業收入增長了4倍,股價上漲超過100%。
如果說喬布斯時代下的蘋果是行業開拓者,那么庫克則是將蘋果帶入到行業霸主地位。
就在蘋果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后,庫克給員工發了一則備忘錄。他表示,“蘋果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但這并非是衡量公司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指標。”
在這份備忘錄中,庫克認為,“財務業績的回報僅是蘋果持續創新的結果,會堅持把產品和客戶放在首位,并始終忠于自身價值觀。”
備忘錄的第二段,庫克感謝了全體員工的辛勤付出。“我深深感動于你們的付出,能與你們一起工作是我一生的榮幸。我發自內心感謝你們,因為你們的熬夜加班、出差和所有為了卓越而拒絕休息的時刻,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完美。”
庫克在備忘錄最后表示,“喬布斯創立蘋果的初衷,是相信人類的創造力能夠解決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并且那些瘋狂到認為自己足以改變世界的人,真的改變了這個世界。”
二 40年為投資者創造萬億美元財富
實際上,蘋果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除去喬布斯、庫克等管理層的高瞻遠矚以及持續創新打磨優質產品的理念,還與其堅定不移的投資、并購策略不無關系。
特別是近幾年,蘋果的并購策略發生了一些調整與改變,步伐持續加快,其在2013年至2017年間收購的企業數量,超過了2013年之前16年所收購的企業總數。
此外,蘋果管理層并不反對斥巨資收購一家公司。例如,蘋果曾在2014年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Beats,這一價格是收購價第二高的交易(即1997年收購NeXT)的6倍。實際上,Beats的收購價占到蘋果過去19年并購支出總額的40%。如果不計Beats,蘋果每筆收購的平均價格還不到3000萬美元。
盡管并購策略發生了改變,但有證據表明蘋果管理層在進行收購時,總是遵循著同樣的原則和理念。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蘋果收購是為了直接推高公司營收或利潤,這種以產品為中心的思想,也是蘋果收購的大部分公司最終被整合到蘋果產品線的一個原因。
從1997年收購NeXT開始,在接下里的10年間,蘋果幾乎每一筆收購都是為了加強Mac平臺實力。盡管考慮到蘋果當時的產品線,這種舉動可能并不令人感到吃驚,但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當時的并購并不是為了iPod,或是進軍其他產品類別或行業。
在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間,蘋果很少或幾乎沒有進行過收購。盡管外界當時對蘋果的并購戰略并不了解,但這種緩沖區為iPhone的開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從2008年收購P.A.Semi以來,蘋果幾乎每一筆收購都專注于強化iPhone以及整個iOS平臺。這種對iOS平臺的專注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蘋果在并購速度和并購支出上都出現大幅提升。
此外,蘋果還表現出對一系列有利于強化iOS平臺的收購項目的興趣。從智能助理、流媒體音樂、地圖技術到移動處理器、攝像頭和指紋傳感器等。
隨著蘋果在可穿戴設備、AppleTV和iPhone和iPad升級等方面投入巨資,iOS也具有了很大的緩沖空間。2016年5月,蘋果對滴滴出行完成10億美元投資,標志著蘋果并購戰略步入新階段。
過去,蘋果也曾入股過不少公司,而結果也是喜憂參半。1999年,蘋果向互聯網內容發布平臺Akamai投資1250萬美元,在互聯網泡沫期間,蘋果從這筆投資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同年,蘋果還對三星投資1億美元,幫助該公司生產顯示面板。
蘋果對滴滴出行的投資之所以令人頗感興趣,是因為這也是第一筆表明蘋果開始進軍交通行業的交易。通過投資滴滴出行,蘋果不僅在進軍中國汽車市場占得先機,而且還開始想著為AppleCar建立一個需求來源。
這種模式就好像是與移動運營商合作銷售iPhone一樣。打車應用已經改變了全世界人的出行方式,一旦具有全自動能力的電動汽車成為現實,傳統的汽車所有權模式將面臨壓力。
2015年4月16日,蘋果還進軍了海外新能源,第一站便選擇了光伏,而且就在中國。
AppleInc全資間接持有的子公司AppleOperations與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四川晟天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阿壩州紅原環聚生態能源有限公司和阿壩州若爾蓋環聚生態能源有限公司。
此次投資的主要原因是蘋果看好晟天新能源的低倍聚光技術。低倍聚光技術被認為是太陽能發電未來發展趨勢的第三代技術,具有大光譜吸收、高轉換效率等優點,相比傳統的晶硅電池、薄膜電池有明顯優勢。
隨著未來產業鏈國產化完成,成本進一步降低最終實現平價上網為時不遠。低倍聚光電站的發展速度應當比傳統電站更快。從某種角度來說,蘋果選中的是和自己一樣的行業顛覆者。
藍思科技的主營業務是手機防護玻璃,被裝載在包括蘋果iPhone、三星在內的大量智能手機之上。從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開始,藍思科技就已經是其玻璃防護屏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之后iPad掀起平板電腦潮流,公司又切入相關產業鏈,并一直保持到現在。
值得肯定的是,中國作為蘋果的最大市場,一直是其賴以生存的寶地。對蘋果來說,投資中國將是其擴大全球戰略的必要手段。
也正是蘋果這幾十年的創新性戰略為其股票增值帶來了巨大空間。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對于美國股市投資回報情況的研究報告顯示,從1926年以來,蘋果為投資者創造的財富超過了其他任何美國公司。
這家企業在1980年上市,不到40年的時間里,它為投資者創造了超過1萬億美元凈財富。僅股神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帶來超過26億美元的賬面收入。
個人凈資產約840億美元的巴菲特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蘋果是一家令人難以置信的企業。我非常喜歡他們活動的經濟效益,也非常喜歡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和他們的思維方式。”
不得不說,蘋果的成功確實值得各國企業學習與借鑒。特別是那些妄圖山寨手機制造商們,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為套現而上市,只能套住自己,科技崛起還需提高硬實力。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