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共享單車大戰,到滴滴、美團互掐,再到區塊鏈割韭菜的大戲,移動互聯網的喧囂不斷。
從共享單車大戰,到滴滴、美團互掐,再到區塊鏈割韭菜的大戲,移動互聯網的喧囂不斷。然而,承載中國夢的制造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們卻在轉型的陣痛里掙扎,說好的回歸實體經濟,但大數據+AI的時代狂潮好像與它們無關。
這既是一種制造業的缺憾,反過來或許亦是互聯網的機會。無論如何,解決小微制造企業的痛點,不止于社會經濟意義,亦或是互聯網企業服務的新藍海。
“力不從心”,三大痛點制約小微制造行業產業升級
說小微制造業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是不公允的,但多數時候,它們都面臨一己之力解決不了痛點,“力不從心”是最好的寫照。
1、推動不了的內部運營
以小微制衣企業為例,在大品牌擠壓下,小制衣企業近年風靡“定制化”,通過小而美來贏取自己的市場空間,江浙一帶的麥悌定制、常熟國美服裝等都是如此。
但是,原本小微企業的內部管理就十分粗放,殺入定制化業務,又疊加了生產周期長、人員需求更多、生產成本高、非標準化而難以規模化等諸多問題,新舊問題一起出現,內部運營的效率難以推動。
2、望洋興嘆的外部推廣
小微制造業本就處于市場的弱勢,既沒有傳統渠道的優勢,也無法在新興電商渠道贏得優先,砸錢推廣的資源能力又十分有限,無法形成有效的廣告效應。
在這個處處都是傳播機會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小微制造業卻只能望洋興嘆無處著手,淪為小眾市場玩家,市場抗風險能力不足且難以獲得長遠的發展。
而更重要的是,對于定制化的服裝制造廠商來說,它們可能并不了解自己的潛在客戶,數據化積累的過程十分緩慢,“量體裁衣”還是一件依靠舊方法的事,這意味著即便有較強的制造業技能水平,也無法更好地契合市場,贏得口碑,這對那些技術見長的小微制衣十分不友好。
3、難以招架的競爭沖擊
消費升級已經成為時代大趨勢,它本質上也是一種產業倒逼的行為,對制造端而言,誰能夠順應消費發展的趨勢,誰也就更能夠搶占市場的先機。對小微制造企業而言,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機會在于消費升級打破了原有的消費秩序,給予小微制造更多市場可能,挑戰則是大型制造企業往往更具備市場洞察的能力,更能夠提前預判市場做出產品和市場推廣的布局。
消費升級對小微制造的影響可能是一個“非生即死”的事:顛覆舊有秩序活得更好,或者被傳統大佬進一步擠壓生存空間。目前來看,如果缺乏外力支持,小微制造面臨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整體解決方案或是小微制造企業的“出口”
小微企業,尤其是小微制造業走出這種困局的方式,從一些第三方服務機構的興起,以及某些行業會議的舉辦來看,答案或是從外部打破的第三方整體式的解決方案。
例如,2017年由用友暢捷通聯合阿里云等舉辦的GICC全球小微企業創新大會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該大會預計今年8月8日將例行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并宣稱會議規模要到達18000人。而舉辦者暢捷通等一貫都在強調整體解決方案的輸出,這或許反映了小微制造走出痛點的“出口”所在。
1、云端化管理系統一站式解決內部運營問題
小微制造一邊要適應外部市場環境的巨大變化,但同時內部運營仍然是人工傳遞為主、冗雜繁復的業務流程,這明顯是不匹配的。
不確定性是當下小微制造面臨的最大環境特點,只有充分彈性的組織才能應對外部的沖擊。例如,通過嘗試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暢捷通的“智公司”整體解決方案,麥悌定制或可完成由小工廠到互聯網定制平臺的轉變,搖身一變成為新潮定制服裝品牌,與互聯網商業模式接軌,也就有了與時代對話、與大型制造企業拼市場的權利。
這背后,是內部運營的云端化再造,用信息化、自動化的方式徹底優化和移植傳統管理體系。
2、大數據幫助企業更了解自己的客戶
小微制造,特別是小微制衣企業,依賴傳統渠道和方式挖掘用戶需求十分低效也不準確,尤其對定制化的用戶而言,溝通身型信息也變成一件十分麻煩的事。
借助大數據技術,傳統的小微企業或能一次實現兩項價值:采集需求更簡單、需求匹配更準確。同樣是麥悌定制的案例,在暢捷通嘗試賦能其成為“智公司”的過程中,一方面,其用戶通過線下的移動設備和操作,由客戶端直接進行自行拍照和簡單基本信息輸入,就能實現身型數據的輸入,這一定程度優化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借助身型尺寸大數據系統,用戶需求與系統內部的人體模型的形態可以進行匹配,能夠自動化篩選出初步的尺寸數據模型,改變人工低效與高成本的問題。
基于此,小微制造有了更了解用戶、更便捷地觸達用戶、解決用戶需求的能力。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使用傳統技術的企業,大數據加持后,小微制造可以都不再是“傳統企業”。
3、“飛輪效應”讓小微制造也能積累知識和滾動形成優勢
過去,小微制造的經驗積累依靠流程和所謂知識管理,一方面對核心人員個人水平十分依賴,存在人員變動的巨大風險,另一方面,有些小微制造企業由于種種原因,應有的經驗轉化根本就沒有推進。
本身研發經費就投入不太充足,缺乏知識累計本質更是一種對彌足珍貴知識的浪費。而大數據+AI的引入,甚至可以讓小微制造也能滾動積累自己的知識并形成“飛輪效應”:知識越滾越多,最終形成無法抑制的競爭勢能。
隨著客戶數據、產品數據的不斷疊加,大數據系統讓麥悌定制可以對系統數據不斷更新,快速制定出針對性的銷售策略,既有技術優勢累加,更有市場應對能力的提升。這在過去傳統玩法中可能是不敢想象的。
總而言之,以“智公司”解決方案為代表,圍繞小微企業的賦能在互聯網喧囂中悄然進行,大數據+AI再造人貨場的轉型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在互聯網熱點之外,小微制造企業及其服務商們也值得關注,這其中我們看到GICC嘗試讓小微制造跟上云計算、大數據及AI的腳步得到了認可,因為,回歸實體經濟成為共識,小微制造沒有任何理由被互聯網大時代所拋下。
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的“代名詞”,在可能成為史上氣溫最高一年的2023年,從一級市場“火”到了二級市場...
6月21日中午,前央視主持人、少年得到董事長張泉靈在朋友圈曬出了一篇北大&騰訊AI通識課筆記,并在配...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