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裝配式建筑實現了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在建筑行業迎來大變革的當下,產業工人也到了不得不升級的時候。
01
當房子也能批量生產
就像批量生產家居一樣,房屋建筑也可以在工廠里將梁、柱等部件預制好之后,拿到施工現場進行裝配,這就是“裝配式建筑”。這種標準化、工業化的建筑新型生產模式,實現了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
是不是很新奇?其實,在國外,裝配式建筑并不新鮮。
德國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國家,從大幅度節能到被動式建筑,德國都采取了裝配式住宅來實施,并且有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研發提供技術支持;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裝配式住宅的概念,裝配式的內裝比例已經達到90%;在美國,已經形成成熟的裝配住宅建筑市場,裝配住宅構件以及部品的標準化、系列化以及商品化的程度將接近100%......
而在中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是,裝配式建筑顯然是趨勢所向,全國各地向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視。
自2016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以后,裝配式建筑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此后多個政策中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的具體目標。
過去兩年,諸多省、市密集出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政策,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截至2018年1月,已有30多個省市地區就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給出了相關的指導意見以及配套的措施,其中22個省份均已制定裝配式建筑規模階段性目標:
北京提出,2018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在上海,2016年外環線內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外環線以外超過50%;2017年起外環外在50%基礎上逐年增加;廣東,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江蘇、浙江、湖南等省市的目標都是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筑面積達到30%以上。
當下,裝配式建筑已然成為各地建設工作的重點。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實現了“五節一環?!保汗澦?、節能、節時、節材、節地,讓資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約轉變,大大降低了施工現場的污染。
之所以能夠降低污染,主要歸功于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轉變。由傳統的手工作業為主變為以機械作業為主,施工地可以不在工地現場而是在專門的工廠,因此,沒有了現場施工,直接變成了現場組裝。
由此帶來的可喜轉變是,施工人員不再是傳統的施工現場農名工,而是以產業工人、技術操作工人為主。
02
產業工人知多少?
造價更低,效率更高的裝配式無疑能夠提升建筑行業的質量和效率。然而,需要認清的一個現狀是:大家對建筑行業的認知停留在低端的層面,以往農民工的作業,沒有年輕人愿意從事。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工人的年齡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據不完全統計,51-60歲的工人占比超過20%,46-50歲的工人占比超過20%。再過3年,50歲以上的工人,即將過半。
而與之相反的是,行業需求卻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至2020年,預計全部精裝修交付企業用工市場增長至萬億級,660萬裝配式裝修用工3年增長5000%。這意味著,到了行業變革的時候,卻無人可變。這也導致一個嚴重的后果,三五年后,裝配式建筑行業無人可用。
圖片來源:好工易
就行業現狀而言,用工企業嚴重依賴包工頭,而包工頭被壓款,導致資金壓力大,獨木難支,發展受限。作為鏈條底層的工人,即使高收入,卻是一種低幸福,發展空間不大的前景。工人老齡化的矛盾和巨大的用工缺口直接構筑了裝配式裝修的用工大藍海。
眾所周知,建筑行業的用人方都是工人出身的包工頭,他們的教育素質普遍不高,導致跳槽率高、違約率高。包工頭卷款跑路的事情屢見不鮮,這給用人單位帶去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很難長期信賴,在市場高速發展的現在,行業各方急需更專業的平臺賦能,以適應快速發展。
面對行業轉型升級,國家、行業及地方主要標準規范已基本編制完成并頒布實施,過去所有停留在紙面上產業活動,到今年都開始一一落地。加上用工年齡階層的“老齡化”,產業工人到了不得不升級的時候。國家層面的支持加上社會環境推動,讓2018年成為了產業工人的元年。
把民工召集起來,這或許大多數人都能做到,這件起點很低難度系數看似不大的事情卻沒有多少人愿意做,因為無法掙脫固有觀念的束縛。
然而,迎難而上的“傻子”還是有的,馬鵬程就是產業工人認知的第一人。
03
專業人做專業事
29歲的年紀,就坐上萬科排名前三的地產項目總經理位子的馬鵬程,卻遇到了職業瓶頸,“從事地產開發,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也不會少”,找不到社會價值和個人成就價值的他,選擇在上升時期離開了萬科,走上了一條叫做創業的“不歸路”。
土木工程出身,建筑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34歲的馬鵬程憑借對行業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產業經驗,成為了建筑標準制定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參編了裝配式內裝標準。但在深刻觀察建筑行業之后,他發現,至今還沒有一個人把產業工人的事情給做透,于是帶著他的理解,他開始嘗試,這個嘗試就是一號工班。
一號工班定位是擔任一個招聘和組織工人干活的角色,其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包工頭”。不一樣的地方是,一號工班把每個模塊都做得更專業,用互聯網的手段同時服務B端與C端,招聘產生增量,培訓提供內容,認證支撐評價,實踐產生交易。
B端為用人單位,一號工班作為第三方對其進行勞務輸出,以專業的工人匹配為用人單位提供專業的勞務服務。C端則是對建筑行業工人的進行職業教育和IT化的教育,使他們轉型成專業的、產業化的藍領工人,再通過國家認證,最終持證上崗。
工人能夠持證上崗,這也是一號工班得天獨厚的優勢:一號工班成為了當前唯一與國家產業工人認證對接的勞務品牌,從一號工班輸出的工人,可以獲得住建部頒發的勞務認證。
就在今年10月,由住建部組織的產業工人認證大會,將會對一號工班的工人進行認證,這是一號工班塑造行業內的品牌,樹立市場里的標桿的重要一步。
與馬鵬程一起做一號工班的,還有另外四個合伙人,他們分別來自華為、騰訊以及萬科合作方。這個能整合地產、施工企業、政府資源,具備互聯網創業經驗,經驗足且接地氣的創始團隊,以各自的優勢鍛造著競爭力。
變革?No 升級?Yes
和工人打交道,首先要讓自己變成一個工人,馬鵬程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勝任包工頭的管理。所以,不管是什么職務,都要身體力行地完成至少半年的業務學習和實踐,合伙人也不例外。所以到現在,一號工班的成員們除了懂技術和商業之外,還知道如何做工,如何刷墻。
如果一號工班能夠將用工方式改變,對于整個產業工人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升級。
“我不喜歡用變革這個詞,一說到變革好像就會使很多人失去崗位,我們沒有去變誰革誰,我們所做的,只是為了讓產業工人活的更好,這是一種升級?!?/strong>馬鵬程說,讓優秀的人變得更優秀,是他們的初衷和目的。
從2017年8月成立至今,一號工班已服務項目數13個,裝修房屋數量超過600,用工人次已輸出超過8000人,成交合同金額超過1000萬,與10家領軍企業均已達成合作,短短9個月時間,已經開始盈利。與此同時,一號工班還開發IT產品,上線了招聘、派工、報工(交易)功能。
一號工班的模式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支持。成立的短短四個月時間里,一號工班就已完成天使輪融資,為進一步打開市場以及樹立品牌,一號工班已經啟動pre-A輪融資計劃,主要用于培訓開發、數據平臺與團隊建設和市場與品牌。
發展裝配式是貫徹綠色發展要求,是實現建筑現代化的需求,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需要,是縮短工期的需求,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當人口紅利已經逐漸枯竭,我們就必須考慮節約用人成本,升級用工方式,更高效的方式去生產、建造。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香港最創新數字銀行 WeLab Bank匯立銀行早前擔任周凱旋基金會「親愛的妳:善用錢計劃」的指定數...
近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發布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成年人吸煙率已降至歷史新低,2023...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