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注定是個多事之秋,債務危機在浙江這個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陸續爆發。
一
2018注定是個多事之秋,債務危機在浙江這個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陸續爆發。
2018年1月30日下午5點左右,金盾股份董事長周建燦在上虞國際大酒店縱身一跳,結束了自己55歲的生命。
30日當天,金盾股份剛剛發布2017年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7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531.00萬元–9,384.10萬元,同比增長100% - 120%。
業績預增本來是個大利好,周建燦為什么要在這時候跳樓自殺呢?
對此,資本市場眾說紛紜。但是,金盾集團5月1日發布的一則公告,才將真相公諸于世。
原來,周建燦、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涉及的債務總額已經高達98.99億元,而周建燦已經失去資金來源。
最可怕的是,在這近百億債務中,除了來自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的融資,更多的是“高利貸”,無力還債才是周建燦跳樓自殺的真正原因。
但金盾股份只是開始。2018年4月底,一份向浙江省政府緊急求助的文件意外流出網絡,盾安集團450億債務問題隨之曝光。
此前,盾安集團一直是當地的明星企業,已經連續16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去年更是位列浙江百強企業第27位,用財大氣粗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但是,這樣響當當的大企業竟然負債450億無力償還,因此陷入流動性困局,需要當地政府出手救援,實在讓人唏噓。
浙江作為全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竟然連續曝光兩起債務違約事件,這似乎預示著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債務危機將要爆發。
果不其然。2018年5月11日,中信信托自曝旗下一款2億元的信托計劃或將存在違約風險,該產品本來在5月18日到期還本付息,但融資方天房集團可能無法按時償付貸款本息。
說起來,天房集團也是大有來頭,它是天津國資委下屬企業,在天津當地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企業。
這并非天津地區今年第一次發生債務違約事件。今年4月底,天津省級平臺天津市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5億資管計劃違約。天津優質企業債務違約“雙響炮”炸得資本市場一臉蒙圈。
統計發現,截至5月15日,2018年以來已有17只債券發生違約,包括凱迪生態、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等10家公司,涉及債券余額145.64億元。
毫無疑問,債務違約已經成為2018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黑天鵝之一。
二
事實上,中國的債務危機由來已久,主要風險集中于地方債和企業債兩大塊。最先出事的是地方債,起點在東北地區。
2015年, 遼寧GDP造假曝光,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GDP造假被扒出之后,一些上市公司的債務問題也浮出水面。
2017年3月25日,遼寧知名奶企輝山乳業被爆出21億元融資涉嫌違約。
早在債務違約曝光前,資本市場已經提前反應。2017年3月24日,輝山乳業臨近午盤結束突然暴跌,最大跌幅超過90%,一根觸目驚心的超級大陰線之后,當天下午股票就緊急停牌。
2017年3月24日輝山乳業股價走勢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遼寧承認GDP造假之后,臨省內蒙古緊跟著步其后塵。
2018年1月3日,在內蒙古經濟工作會議上,官方下調內蒙古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人民幣,占總量的26.3%。
與遼寧一樣,承認GDP“注水”前,內蒙古的財政收入顯著下降,但財政支出仍在增加,當地政府已經面臨破產風險。
在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政府破產之間,內蒙古權衡再三,最終選擇了承認造假,靠中央財政補貼渡過難關。
財政數據造假不斷蔓延,接下爆出GDP造假的是天津。
2018年1月11日,在天津濱海新區人大會議上,政府公開承認,擠掉水分后,濱海新區2016年GDP從10002億元直線下將到6654億元。
天津濱海新區的GDP好像坐上了“過山車”,大起大落之間,3348個“小目標”不翼而飛。
地方政府公開承認GDP造假后,各地知名企業的債券違約事件也不斷曝光,由北向南,從經濟不發達的東北地區到經濟發達的江浙地區,債務危機像烏云一樣籠罩在民營企業頭頂。
三
但企業債務違約只是結果,原因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已經種下。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
回想起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今讓人心有余悸。當時的中國祭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釋放出大量流動性,以圖刺激國內經濟增長,拉動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
也是從2008年開始,中央允許地方政府舉債,以滿足當地資金需求。地方債從此一發不可收,債臺越壘越高。
在經濟刺激之下,大量資金涌入鐵路、公路、基礎建設等民生部門,中國GDP被巨量資金托住,暫時穩了下來。
猛藥有用,但也有毒性,經濟刺激的潛在的副作用為未來埋下了隱患,債務違約潮就是最直接的表現。
2018年剛剛過去4個月,在這短短的4個月內,已知的債務違約金額超過130億元。
2015年全年,中國債務違約金額為126億元,2016年為237億元,2017年為392億元。
由此可見,過去3年,債務違約金額逐年遞增。單是2018年前4個月的違約金額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
債務違約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不僅在于表面上的違約數額越來越大,還意味著背后的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越來越高,進而影響整個中國股市的走向。
企業債的債權人大多是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傳統金融機構,相關個股屬于金融權重股。
金融權重股對A股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的下跌必然拖累中國股市。
在香港上市的國內企業也出現了類似現象,有研究機構通過對93家在港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分析后發現,債務健康的公司個數由66家下降到49家。
四
近年來,監管層多次強調“金融防風險”,去杠桿已經成為監管主基調。
當越滾越大的債務雪球遇到金融嚴監管,一批“負債驅動型”上市公司便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2017年的數據顯示,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規模繼續上漲,杠桿率已經達到144%,企業面臨的償付壓力也在不斷累積。
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控制銀行信貸額度成為央行的首選。
當信貸額度有限時,以央企或國企為代表的優質大客戶,和以民營企業或小企業為主的弱勢客戶,面臨的是冰火兩重天的待遇。
對國企和央企來說,正規的銀行授信、債券融資甚至是股市再融資都可以拿來使用,條條大路通羅馬,企業償債有壓力,找個幫手就會化解。
民營企業則是另一番景象。正規融資渠道被堵住,民營企業不得不另謀出路,民間借貸和“高利貸”往往成了它們無奈之下的選擇。
但借高利貸無異于飲鴆止渴,高利貸“驢打滾,利滾利”衍生出還不完的巨額債務,也成為壓垮民營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金盾股份董事長周建燦就是被高利貸逼得跳樓自殺,但他并不是第一個,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個。
2018年的民營企業違約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啟,并且有極大可能貫穿全年。
五
跟在違約潮后面的是破產潮,一批小企業倒下了,還沒倒下卻無力還債的民營企業也岌岌可危。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民營企業大多是當地的財政支柱和納稅大戶,當地政府并不愿意看著它們倒下,但地方政府能不能“救火”還要取決于自身的財務實力。
有財力的地方政府可以資金援馳,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但政府扶持是一把雙刃劍,既救活了一批有希望的民企,也造就了一批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
有些民營企業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籌措資金,股權質押就是最常見的手段之一。
但是,以股權換資金只是緩兵之計,既不能保證持續的資金來源,也不能保證把企業成功救活,一不小心還可能股票爆倉,喪失對企業的實控權,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上市公司債務危機愈演愈烈,造成了股市生態環境惡化,很多資金選擇了“棄股投房”,這又助推了房價節節攀升。
眼下,上市公司的債務違約或許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高杠桿、高負債的企業將無處遁形。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獲悉,2025開年抖音電商發布了九大扶持商家新舉措,商品卡免傭政策升級力度尤為硬核:平臺將拿出135...
來自中國的學而思學習機憑借卓越表現,成功斬獲業界重量級獎項“TWICE Picks”獎。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