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名老汽車人,在45歲這一年他終于造出了屬于威馬汽車(威馬)的第一輛量產試裝車。
晚飯過后,沈暉一臉泛紅,因為自己剛剛喝了些酒,他坦誠地向記者道歉,“我們造車的人是相當冷靜的,我自認為是個冷靜的人,但同座勸酒的朋友說了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他說你喝的多,車就賣得多。”
說到這,沈暉激動地笑出聲,這大概是他近幾年來最值得驕傲的時刻。作為一名老汽車人,在45歲這一年他終于造出了屬于威馬汽車(威馬)的第一輛量產試裝車。
威馬旗下EX5首臺量產車試裝下線
自2015年12月創立威馬汽車以來,沈暉創造了一個造車界的神話——16個月492天自建工廠,從一無所有到覆蓋1000萬畝土地的溫州汽車工廠,以及下線首臺量產試裝智能電動車SUV,一期共投入資產67億元人民幣,未來規劃年產10萬輛。他用難以想象的速度闖入了造車隊伍中。
“完成了造車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賣車了。”相比于其它造車者,沈暉所選擇的路是最難的,卻也是最真誠的。
他拒絕選擇代工廠,全面自建工廠。在當天首臺試裝車下線儀式上,回憶起過去的這16個月,沈暉感慨萬千:“威馬團隊緊張作戰,即便是溫州梅雨季節,也從未休工。盡管現在溫州工廠綠化、道路等一系列配套設施還在建設中,但我們依然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成果拿給大家看,因為這將是造車歷史上很重要的一筆。”
區別于目前市面上的蔚來、小鵬等新造車企業,威馬所造的這款定位于20萬元區間的大眾化高效智能電動SUV,綜合續航里程450公里,最大續航里程達600km。一開始,沈暉對它的定位就很清晰——造用戶用得起、用得爽的智能電動汽車,而不是有一大堆豪華先進配置,價格卻高高在上的汽車。
這樣的定位也使威馬汽車備受關注,從2017年12月11日亮相以來,截止2018年2月底,不到兩個月時間,威馬旗下EX5的付費訂單已經突破10000臺,幾乎全是盲訂。
這些成果給了沈暉莫大的鼓舞,在采訪時,他為自己樹立目標:“我已經45歲了,還可以做到65歲。”
圖為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
一、492天自建工廠
2016年11月23日,沈暉與團隊負責人在浙江溫州甌江口,占地約1000畝的荒地上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這意味著威馬汽車工廠將在這片土地上崛地而起。
圖為威馬汽車溫州工廠全景
自建工廠是威馬汽車區別于其它新造車企業最關鍵的地方。沈暉也知道自建工廠將會投入巨大的資金、人力與時間,“如果選擇代工廠,我會天天睡不著覺。”他坦言,從準備造車開始,就曾規劃過未來的每一步。
考慮到車的質量與供應鏈管理問題,沈暉認為對于剛起步階段的造車企業來說,該重就重,該輕就輕。“第一步將產品做好,第二步滿足量的需求,沒有量就沒有一切,這是互聯網造車企業的共同特點,因此自建工廠就非常有必要。”
沈暉解釋,“代工廠的模式雖然能讓企業輕運營,但也會有問題,比如落后的產能威馬用不上,優質的產能又不一定愿意很好地合作。”這些問題令沈暉果斷選擇自建工廠。
圖為總裝車間-全自動封窗自動抓取涂膠安裝系統
早在2018年1月份,威馬汽車已經通過控股中順汽車的方式,獲得了汽車生產資質,這一資質也順利轉移到溫州自建工廠。在威馬溫州工廠總指揮李國正的指揮下,團隊相繼克服特殊地貌、高溫、臺風、梅雨等影響施工的因素,打造一個可以讓用戶客制化定制的智能汽車的工廠。
客制化定制也稱為C2M,即產品從訂單生成到排產制造,都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生產。這一難度表現在溫州工廠的建造過程上,則需要區別于傳統工廠。李國正介紹,傳統工廠的特點是提前一個月規劃、固定生產、數字化投入占總投入的3%左右,而客制化智能工廠需要接近臨時排產、按照用戶需求生產、數字化投入占總投入的10%以上。
圖為威馬汽車(溫州)總指揮 李國正
為此,溫州工廠根據領先的智能化、數字化標準建造,與包括博世、西門子、SAP、杜爾、發那科、庫卡等世界領先的供應商合作,引入大量先進的機器人技術、智能化控制系統,并構筑了先進的數據系統,對整體工廠運行進行實時調配,提早預留出了軟、硬件升級空間。李國正表示只有這樣才做到了一座“有生命的工廠”。
原本長達48個月的工期,經過采取集成化生產方式,縮短至16個月,這對造車企業來說實屬驚人速度。
二、近兩月訂單破萬,亮相AI質檢員
自2017年12月11日威馬汽車正式曝光以來,到今年2月底,威馬EX5的付費訂單已經突破10000臺。沈暉稱這些訂單幾乎全是盲訂,也就是說所造之車引起了用戶極大地關注。
威馬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在量產車儀式上感慨到:“用互聯網思維造車,就要像產品經理對待自己的產品一樣,滿足千人前面的需求。”
因此在采取C2M客制化的基礎上,威馬汽車還具備AI+硬件+軟件+服務的高自動化特點。沈暉解釋,傳統汽車無法聯網,而威馬新能源汽車的很多硬件是可以聯網、定義并進行控制的。
從威馬汽車第一輛量產試裝車的性能來看,采用諸多創新的交互方式,將搭載車窗智能交互、旋轉式智能觸控大屏、動態logo等創新科技,結合“Super ID”用戶系統,實現從人到車和服務的高效率數據綁定,能夠讓用戶在不同的威馬終端及業務環節中,體驗一致性的智能化產品。
圖為威馬汽車動態logo
對用來說,車最重要的是安全,這一點無論是哪一個造車企業都必須作為第一條件考量,威馬同樣也不例外。
為了保證產品安全,即使溫州工廠在建設過程中已經達到100%的車身車間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但以防萬一,針對車輛零部件的檢查,威馬還是采用了機器視覺識別和AI技術,開發了一套AI質量檢測系統——AI質檢員。在車輛批量生產后,員工帶上AI質檢設備,通過高清攝像頭拍攝采集車輛畫面與數據,并將其傳到云端,進行圖像識別,最后生成質量檢驗報告反饋給質檢員。
沈暉說,這套系統不僅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升級迭代,對客制化生產來說,是有效的安全保障。
圖為總裝車間-AI質檢系統
三、新造車企業10萬臺及格線,如何突破?
從一組數據來看,2017年我國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萬輛和46.8萬輛,同比2016年分別增長81.7%和82.1%。這個數據與增福盡管已經尤為可觀,但沈暉認為,“未來新造車企業兩到三年之間,誰能夠突破年產10萬輛,誰就能站穩腳跟。如果不能達到10萬臺的量,這個新造車企業就無法活下去。”
沈暉說出了一個很殘酷的事實。他解釋,傳統汽車企業有錢、有資源,只是這些傳統車企目前還沒有建起一個完整的、成體系的新能源車研發流程,而這也給了新造車企業機會。
陸斌同樣也對記者表示,“把車造出來只是新造車企業邁出的一小步,最關鍵在于如何規模化造車,并投入到市場運營中去,這是所有新造車企業的難點。因此威馬強調的是既要把車做得好,也要有規模化生產的能力,而10萬臺只是行業的及格線。
圖為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 戰略規劃副總裁 陸斌 發言
那么如何能夠做到這個及格線呢?
陸斌認為要達到這個量需要完成5個P環節。一是Product產品,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只有符合需求的產品才能在眾多車企中脫穎而出;二是Place渠道,線上銷售還是線下銷售,以及怎樣為用戶提供后續服務渠道,這是最困難的一點;三是Price價格,價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是車企成功定位的因素。威馬汽車從一開始就將價格定位在一個消費者可以接受并樂于接受的范圍上;四是Promotion推廣,推廣要看前4個P做的怎么樣;五是Pace節奏,這是威馬新增加的要素,意思是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有些事情做得太早會浪費資金和資源,節奏掌握好最終會水到渠成。
威馬能否達到10萬臺量產及格線,沈暉胸有成竹,他清楚的知道威馬的優勢,“威馬團隊不僅有著傳統車企的經驗,還有互聯網思維。”他形容自己:“在傳統車企吉利控股以及沃爾沃汽車企業臥底這么多年,掌握了造車最根本的想法,再加上清晰的定位和強大的執行力,威馬必定能抓住未來兩三年的窗口期,實現規模化量產。”
國內僅現的幾家新造車企業中,威馬、蔚來、小鵬三足鼎立,在其它兩家企業均以代工廠造車的形勢下,威馬仍能率先發布量產試裝車,造車實力可見一斑,量產10萬臺想必也指日可待。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BrainCo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作為中國企業家代表團成員出席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并在現場聆聽題...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不斷推進,作為中國白酒的典型代表和行業龍頭企業,五糧液持續以其獨特的“和美”文化和卓...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