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石屹將自己裝裱精美的攝影作品分別贈與了現場的三位女性創業者。如今,走到哪都帶著標準笑容的潘石屹儼然已經把自己包裝成一位功成身退的“老藝術家”
“我現在金盆洗手了,所有房地產的事情都不談,只談攝影和寫作。”這是潘石屹在29日“潘談會”接受記者采訪時唯一和房產有關的一句話,難免讓人聯想到“跑路”的李嘉誠。
但地產圈私底下也有一句話說的是:“潘石屹的話,你不能全信。至于信多少,自己判斷。”
當天活動接近尾聲時,潘石屹將自己裝裱精美的攝影作品分別贈與了現場的三位女性創業者。如今,走到哪都帶著標準笑容的潘石屹儼然已經把自己包裝成一位功成身退的“老藝術家”...
“跑路”的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繼李嘉誠420億清倉香港地標、王健林甩賣地產項目后,今年6月26日,潘石屹以35.73億元整售上海虹口SOHO,折合單價為每平方米5.1萬元人民幣,買家為新加坡公司吉寶置業旗下的吉寶置業中國。
僅僅過去4個月,10月23日,潘石屹又將上海凌空SOHO 以49.44億的價格賣給了基匯資本。
潘石屹“每年一賣”的習慣仍在繼續,但今年似乎更急了,一次性成交了兩單。這一系列拋樓的動作,幅度之大,無法令人信服潘石屹沒有暗含深意...
房地產圈今年盛行一句話叫“跑路的年年有,今年特別多”。發展往往意味著變動,有人“起高樓”,也有人“樓塌”了。
商人唯一的標準還是以掙錢為目的,其他的都是扯淡。
正如,李嘉誠曾說“我是一個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么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陰謀家、政治家,我僅僅就是一個商人而已。了解這一點,你就很容易讀懂我的自我辯護。很多時候,我的選擇,是因為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是因為我想進行這樣的艱難選擇。”
潘石屹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做生意永遠不變的規律就是低的時候進貨,高的時候出貨”。
今年7月潘石屹稱他并不準備再拿地,而賣樓不過是遵循了“低買高賣”的生意規律,“SOHO中國發展多年時間,永遠在遵循這樣一個原則。當時宣布轉型時,所有的媒體跟股票市場都掀起了軒然大波,說你辦個房地產公司不銷售了,就沒有錢了,這怎么辦。現在我們選擇銷售,現在的價格是原來的價格翻了一翻多,所以原來拿到市場上銷售就不符合我們的原則:在價位低的時候進貨,在價位高的時候就出貨。我們還是要永遠遵循這個原則,永遠判斷什么時候是價位低的時候,什么時候是價位高的時候”。
作為開發商,一邊說對拿樓沒有興趣,一邊又肆意拋售自己的房產,究竟是什么寓意呢?
賺錢也要懂“藝術”
早在2012年,潘石屹就在SOHO中國業績會上宣布,SOHO逐步告別一直以來散售的商業模式,改為持有出租物業。也就是從“開發—銷售”模式,向“開發—持有”模式轉型。這被潘石屹認為是SOHO中國的第三次轉型,前兩次轉型分別是早年公司從住宅開發轉做商業地產及2007年赴港上市。
轉型后,SOHO股價一度被市場看空。對此,潘石屹認為市場已經開始認同其理念。他強調了轉型輕資產的決心,他說“雖然媒體說我們已經銷售三百億資產,但我們還是有很多資產。”被問及是否還會購地或建立辦公樓,他也很干脆地給予否定,“不會了”。
2015年,潘石屹又搞了次大“創新”,推出一站式O2O共享辦公產品3Q。潘石屹稱3Q是中國互聯網O2O的一次革命。
同年7月潘石屹稱北京和上海的SOHO3Q幾乎已經滿租,想進來要排隊,但實際上到2016年底,他的3Q出租率也只有85%。
“SOHO 3Q是輕資產的,而它的價值可以增長得非常高,市場巨大,業務方面也可以做到輕重結合。”潘石屹強調SOHO 3Q的價值所在,但是對SOHO 3Q的盈利狀況,他一直都在太極。
截至目前,潘石屹從來沒有公布過3Q的真實營收情況,其原因很有可能是3Q根本不賺錢。
首先,潘石屹是傳統房地產出生,而3Q這種模式看中的是運營,了解或體驗過SOHO的人都知道SOHO的運營是什么樣。加之這種生意前面有優客工廠、方塘小鎮、氪空間,任其一家的品牌口碑都比SOHO 3Q知名,這樣就導致了客戶必然的分流,收益也必然下降。
所以,至少到目前為止,SOHO中國仍然是典型的“開發—銷售”模式,所謂的3Q很有可能只是一個幌子,到最后潘石屹不還是靠賣他的房地產賺錢么?
但不得不說的是,潘石屹無疑是一個好的“演員”,因為他總能換著花樣的為自己的產品代言。如果沒有點“演技”如何培養一群粉絲來給自己的房地產當接盤俠呢?
潘石屹高超的“演技”既是一種營銷手段,也讓那些曾今跟著他掙到錢的老粉成為自己最好的營銷案例,吸引了更多想掙錢發大財的新粉紛紛像他的懷抱奔襲。
當大多數人還在涌進這個泡沫比天的風險資產,夢想著投資收益翻倍美夢時,潘石屹——這個國內知名的地產商,已經跟隨李嘉誠、萬達、安邦的步伐,悄悄拋售內地的物業資產,三年時間,套現近300億元。
跟李嘉誠、萬達、海航、安邦等一樣,潘石屹早已啟動了海外資產配置之路。
時代不停,表演不止
優秀的營銷大師,往往都是炒作高手。潘石屹一直是一個懂得如何借助身邊一切資源與生意捆綁,助力銷售的人。
他不僅能把收購的爛尾樓拾掇一番,再以高價賣出,還深諳事件營銷的真諦。他寫博客、開微博、保持高曝光率,讓業績落后的SOHO中國,始終不曾消失在公眾的視野里。出書、拍電影、做主持人,不務正業的潘石屹,成為了“地產圈里的明星,娛樂圈里的大佬”。
如今,當別人都在說潘石屹要像李嘉誠一樣“跑”了,潘石屹依舊不慌不忙的說“我還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我還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我往哪兒去跑?”并再次強調了SOHO從重資產轉向輕資產的決心。
現在,潘石屹手里仍有21個位于北京、上海近370萬平方米的投資物業,假設他一年賣兩個,也還要賣10年。
所以,潘石屹仍在努力扮演好他的每一個角色,時代不停,表演不止。正如宋丹丹說的,潘石屹是一個好演員。至于潘石屹說自己要“金盆洗手”,能信多少?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判斷。
首席內容指導:投資家網蔣東文(曾用名:蔣冬文)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