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有資本的人來說,創業叫投資,不成也可當作經驗。但對于沒有資本的人來說,創業意味著什么?
最近熱播的《獵場》無疑成為了大家飯后茶語談論的話題。第一集一開場胡歌就站在高臺上激奮昂揚,仿佛奧巴馬一般自信的演講,一字一句如同一滴滴鮮紅的雞血,注入了臺下幾千人的內心。有得聽得如癡如醉,有的聽得熱血沸騰,還有的女員工聽得痛哭流涕...
這些熱血激昂的演講就像給絕癥患者止痛的“嗎啡”,最終該死亡的還是會死亡。就在企業老板給演講者支付高昂的費用時,一個隱晦的員工跳樓畫面揭示了背后的一切。
中國社會從古自今從來不缺這種大師,而缺的是獨立的人格和思考,成功學如此的狂熱和影響力,已經到了走火入魔和影響人們社會生活的地步。
亦如創業,又有多少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或抱有一夜暴富思想的職場白領在聽了某某企業家演講或讀了某某成功人士自傳后,義無反顧的奔向創業這條死亡之路?
沒背景創什么業?
這些所謂的大眾媒體和成功學書籍不會告訴你,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之所以亦然放棄大學學業創業是因為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董事,當時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
所有人都知道股神巴菲特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沒人告訴你,那是巴菲特的國會議員父親帶他去的,并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所有人都知道李嘉誠是中國首富,但沒人知道他年輕時候娶的老婆是潮汕的一個富豪之女,依靠岳父大人的雄厚資金支持,才為他創業打下了扎實的根基,也是他事業大富大貴的天使投資人。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說互聯網圈的創業者應該都是白手起家了吧,這個世界可以說并不存在那么多的童話故事,許多事情通過現象去看本質之后就變得不那么美好了。
比如說現在身家2000多億的馬化騰,在馬化騰的帶領下如今騰訊已經成為了一家市值3萬億的公司。1997年馬化騰創辦了騰訊,不過騰訊曾經一度面臨資金斷裂。不過后來華人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給騰訊帶了幾百萬美金的投資,才有今天的騰訊。馬化騰雖然自稱普通家庭,但其實他的父親是深圳上市公司的鹽田港的董事馬陳術。馬陳術不僅是李嘉誠的同鄉,鹽田港更是從1993年就開始跟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有深度的合作。
除了老一輩的互聯網創業者,新一代互聯網創業者中真正成功的,也是有著不為人知的背景。比如現在估值超過200億美金的新美大創始人王興。王興曾經創業數次都失敗了,能支撐王興不停試錯的,就是王興強大的家庭背景。王興也不掩飾自己富裕的家庭背景。
杜月笙曾對一個朋友說:你原是條鯉魚,修行500年跳了龍門變成龍了,而我原來只是條泥鰍,先修煉1000年變成了鯉魚 ,然后再修煉500年才跳過了龍門。倘若我倆一起失敗,你還是條鯉魚,而我可就變成泥鰍!
BBC曾拍過一部《人生七年》的紀錄片,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7歲英國孩子的生活軌跡,每七年記錄一次,直到這些人58歲。
這項歷時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階層在代際間得到了傳承。”
7歲本該是個天真爛漫的年紀,但不同階層孩子已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
上流社會:John和Andrew就已經養成了閱讀《金融時報》、《觀察家》的習慣,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會上頂級的私立高中,然后讀牛津大學,再然后進入政壇。
中產階層:男孩會擁有自己的理念,如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女孩則想著長大嫁人生子。
底層社會: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而貧民窟出生的Paul,甚至把“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當成了自己的人生愿望。
49年之后,他們已是56歲。
上流社會:John成為了企業家并致力于慈善事業,Andrew成為了律所合伙人,他們的孩子繼續接受著精英教育。
中產階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依然是中產,也會有個別滑落到了社會的底層。
底層社會:Paul成為了泥瓦工,Symon則成為了司機,他們生了一大堆兒女,兒女中的大部分人繼續在底層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現實社會中,頂層操控規則,中層高節奏工作,而底層的窮人,將連被剝削的價值都不再會有。
在一個百廢待興的社會,彎道超車,一夜暴富都成為可能,但社會一旦進入到發達又穩定的階段,階層的分化和固化將變得日趨明顯。
哈佛公開課《公平的起點是什么》中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幸運的家庭環境。”
兩位羅斯福總統都畢業于哈佛,“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魯校友,小布什在競選的時候甚至開玩笑說:“我繼承了我父親一半的朋友。”
這就叫社交圈,代表著受到的教育,接觸到的信息,融入的圈子都是影響賺錢最大的3個因素。
所以對于有資本的人來說,創業不叫創業,叫投資,投資成了當然好,不成也可以當作是經驗。但對于幾乎沒有資本的人來說,創業光是金錢的問題,就已經動彈不了。
別傻了,創業是場“資本游戲”?
在一夜暴富的案例流傳于大街小巷的今天,創業的觀念確實在今天的神州大地深入人心,上至老嫗,下到稚童,無人不曉創業二字。但說起經營、管理卻一竅不通,談論的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情懷”。大量的年輕人,畢業后都不踏踏實實去找工作,而是夢想著依靠創業發家致富。一切行動都在向錢看,其他基本靠忽悠,成功七分靠運氣,投資全靠關系。一不小心就落入了資本游戲的圈套里。
去年“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的猝死震驚了整個互聯網界,導致了張銳英年早逝的僅僅是創業的壓力與艱難嗎?
真正逼死張銳的是張銳的是用資本泡沫瘋狂追捧炒作,給出天價估值和融資的“資本”。他們用“資本的力量”不斷給創業者灌輸成功學思想,畫著一面面藍圖和一張張大餅。
張銳的死,是用他的生命刺破了這場資本制造的互聯網創業泡沫的金錢幻象,也希望更多互聯網創業者能清醒過來,看清資本逐利的本質,也看清互聯網的本質。
如今,當整個從資本投機邏輯出發的互聯網泡沫正漸漸破滅和散去,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源后,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和整個互聯網創投圈或許應該冷靜下來省思了。
這場受美國投機資本主導,一路推波助瀾,席卷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資本泡沫,我們是否在資本的驅使下,不知不覺的陷入了一場集體無意識的經濟傳銷和資本狂歡?
雖然在紀錄片《人生七年》中,一個農夫的兒子Nicolas考上了牛津大學,然后成為了美國名校的教授,打破了階層的天花板成功晉升精英。但那也只是十四分之一,從概率上來算,約為7%。
美國物理學會院士巴拉巴西在《爆發》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人類行為的93%是可以預測的,而剩下的那7%無法預測的人則改變了世界。
雖然這7%的人能最終突破階層背景的束縛,最后改變這個世界。但對于創業來說,應該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充分認清自己是否有能力做這7%的人。
3月18日,昆侖萬維正式開源首款工業界多模態思維鏈推理模型Skywork R1V,即日起開源模型權重...
第二屆肌膚細胞級抗皺科研大會圓滿舉辦。林清軒重磅發布行業首部中國細胞級抗皺護膚藍皮書及兩款新品,推進...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