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在美國做記者、辦雜志,到在IDG工作,再到后來回國做風投,熊曉鴿認為自己之所以能成功,第一是勤奮、刻苦,第二是趕上了互聯網的好時代。
專欄人物:熊曉鴿,IDG資本全球董事長。1993年,他協助IDG創始人兼董事長麥戈文先生在中國創立太平洋風險技術基金,成為最早將西方技術風險投資實踐引入中國的人。
經典案例:騰訊、百度、奇虎360、搜狐、攜程、如家、暴風科技
投資哲學:“三琢磨”、“合縱連橫”、“相馬論”
投資家說:“要投資一個行業,一定要親自試水,否則永遠只能在淺灘徘徊,無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終極挑戰和快樂。而對一個行業的深入了解,也往往會成就日后投資的神來之筆。”
一、兜里懷揣38美元赴美讀書
我1986年去波士頓讀書的時候,兜里只有38美元,所以逼著我在兩個學期之內拼命拿到了學位。因為書讀的還不錯,學校給了我獎學金,我就去讀了國際關系。
半年后,我轉到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學校給了我更多的獎學金,所以我到美國讀書從來沒自己交過錢,都是拿獎學金。因為兜里沒有錢只能好好讀書,所以我那時候讀的還可以。
198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加入《電子導報》,這本雜志是專門報道美國電子行業的。其實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時候,這個行業的中心是波士頓。計算機行業的中心是在一二八公路的沿線,生產半導體元器件全部在硅谷,所以說那個時候真正的中心反而不是硅谷。
我參與該雜志中文版的出版,1988年中秋前后,我們賣了幾十頁廣告,還把雜志里的文章翻譯成中文,那個時候最好的印刷廠在香港。那本雜志在香港開印之前,香港分公司的總經理打電話說這雜志不能印,因為雜志沒刊號,沒有刊號的雜志運不進大陸。
當時正趕上中信董事長榮毅仁先生訪問弗萊徹,我就想能不能和榮先生說說看。當時榮先生參加招待會,談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大家聽的熱血沸騰。席間我們見到他,向他介紹我們雜志,他看了覺得非常好。
他認為中國希望讀到國外的電子信息,國內生產電子產品也想要賣到國外去。我說榮先生您能不能給我們題字啊,鼓勵我們一下,他說好。但是沒帶了筆,就去酒店借了一支軟筆,為我們的刊物題了詞,鼓勵我們雜志。后來我把題詞傳到香港,放到雜志里,之后雜志就成功地運到中國來了。
第二期雜志出來以后,還是沒刊號?我就找韓巍強的父親,他是當時是中國駐美國大使,他接受了我們的采訪,采訪后同樣也請他為雜志題了字,所以我們第二期雜志又順利運到中國來,發行量很大,很受歡迎,所以說很多事情的第一信息非常重要。
不過,那本雜志1989年停辦了,我就轉到英文版工作。我覺得硅谷和一二八公路很好,就專門去采訪計算機行業、電子行業的領頭羊。就是那個時候,我知道了什么叫創業者,什么叫風投。1991年,我拿到了綠卡,想回來辦雜志,可是我原來的老東家因為種種原因,不想在大陸出雜志。
在接待榮毅仁先生的招待會上,我認識了IDG的董事長麥戈文先生。所以我就去找他,談了我的夢想,我想去中國出更多的專業雜志,做風險投資,麥先生與我一拍即合,后來就派我到中國來。
二、三座大山很難超越?其實不然
我是1991年11月6號加入IDG的,12月份就到了中國。我辦的第一本雜志是《網絡世界》。1992年開始融資,1993年就把錢給融到了,成立了第一家進入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
后來我在中國辦了很多本雜志,《通訊世界》、《IT經理世界》等等20多本專業出版物。1998年我引進美國版權,在中國出版了《時尚》、《時尚先生》、《時尚芭莎》、《華夏地理》等等,我當時的夢想就是出版各種專業雜志,投資百家中小型的高科技企業。
當時我這篇文章出來后,大家都覺得我像在說夢話。今天,IDG資本投資了530家公司,有130家公司上市或者并購成功退出。現在回過頭來一看,我完完全全超越了我過去的夢想。
中國其實也是全世界基金最多的國家,不久前咱們最牛的圍棋選手被阿爾法狗打哭了,阿爾法狗贏了就不玩了。我想說的是,未來我們要做什么事情?只是想掙點錢嗎,做一個好公司嗎?IDG成立于1964年,我就在想怎樣能夠成功地讓公司再走50年,這是我天天琢磨的事。
現在一談到創業,經常是一開始想到的就是賺錢,怎樣一下賺更多的錢,怎樣上市。但即使上了市,又能怎樣,你能不能持續走下去。公司也好、個人也好,實際上在不同的時間段,一定要回頭好好看看,然后總結一下哪些做對了,哪些未來要避免。
我當年回國的時候,剛剛有BP機。當時最牛的公司是摩托羅拉,這公司現在沒了。現在數一數二的人物是比爾蓋茨,但是比爾蓋茨也不再涉足微軟的主要業務了,他在做公益和慈善,很了不起。但現在談到美國最牛的三個公司一定沒有微軟,而是谷歌、Facebook、蘋果。
蘋果出了一個偶像級人物喬布斯。我見過他很多次,因為我們IDG每年舉辦MacWorld展覽,一次在加州,一次在波士頓,現在他成了行業偶像。
我經常說,我們過去投過百度、騰訊,但這畢竟都是多年以前了。現在我們管的比原來多得多錢,我們期待著能投出下一個BAT出來。大家覺得三座大山很難超越,但其實不然。BAT當然很了不起,可是BAT跟美國三個公司比起來有哪些不足呢?首先,BAT主要是2C,2B方面還沒有特別大的突破。
另外,我們主要是靠國內掙錢,我們的國內貿易市場的規模是很大的,不像谷歌、facebook、蘋果那樣,我們能不能作出一些更牛的公司來,不僅在中國成功,在國外也能夠成功。
三、抓住機會,捷足先登,做喜歡的事
我回想起自己當記者時是比較勤奮的,一天工作16小時,工作三年相當于工作了六年。所以我覺得,現在機會還是蠻多的,中國現在做的一帶一路,說到底就是中國怎么能夠走出去,有很多發展的機會。
但是我們也要學習國外的創新精神,特別是美國。學習美國的管理,然后和中國市場結合起來,跟未來結合起來,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我現在的幸福指數比過去差遠了,我一直擔心當年美夢全成惡夢。不過,中國未來市場還很大,比如說癌癥,醫療解決方案在全世界都有瓶頸。
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希望自己天天開心,希望每天學習新東西,做喜歡的事。在中國創業不要迷信名校,真正創業成功的一流大公司里,從哈佛商學院或沃頓商學院畢業的CEO屈指可數。馬云上的大學我們可能都沒聽說過,但是他現在辦的湖畔大學請我去講課,所以做事一定要有工匠精神。
下面我想說說投資。我覺得,做投資還是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團隊作戰意識。我們是第一家在中國搞合伙制的VC機構,我很幸運找到了周全等一批優秀的人作為合伙人。
合伙人制度就像一個大家庭里有好幾個兄弟,每個人的性格和專長不同,有利益分配的時候,兄弟幾個要好好商量,需要對外打架的時候,兄弟們誰行誰上。
打仗講究快慢的節奏,什么時候沖鋒,沖了多遠后要停一下,都有講究。一個勁沖過去,到了拼刺刀的時候就沒力氣了。做投資也是一樣,要抓住機會,捷足先登,但有時又要慢一點。
我們首先會看創業項目所處的市場是否足夠大,也就是說創業者要找對河流。我一直覺得,創業者就像是坐在一條橡皮艇上玩漂流,如果你的方向是大海,你只要用力往前劃就行,翻了船再爬上去,最終到達大海。
但如果你最后只進了江河湖泊,我們一般不會投。尤其是當領域很小,創業者又很堅持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放棄,即便他做到了市場第一,我們也不會投,因為市場規模太小了。其次,我們會看他的產品是否夠創新,是否有想象力,是否容易被復制。有時候你個人的興趣可以幫你選出好的投資項目。
最后是看創業團隊的執行力和應變能力。對創業者最難的判斷就是對他本人的判斷,我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學習能力很強,希望他能獨立思考,希望他認真聽你說話,但又不是什么都聽你的。我們不喜歡羔羊一樣的創業者。成功的創業者永遠是少數,投資行業有個二八定律,即投資100個項目,有20個能成功就非常不錯了。
四、我們這代人做投資,主要靠運氣
我認為,我們這代人做投資能出點成績,主要靠運氣。比我們聰明和勤奮的大有人在,但我們遇到了一個好國運,從我1992年開始做投資,到今天整個國家還是比較穩定的。我們趕上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時代契機,中國加入WTO,進入全面開放時代。我們還幸運地趕上了互聯網的普及,出現了很多顛覆性的應用,讓我們有機會遇到很多優秀的創業公司。
十多年前,中國互聯網公司主要是靠模仿國外的商業模式。但現在中國很多商業模式已經跟國外差不多同步出現,甚至有了中國獨有的創新。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者已經沒有那么多可模仿的對象,所有的東西都特別快,需要創業者做出真正的創新。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過去你投一個項目,能知道國外有什么可參考的公司,估值的時候也可以參考國外那些在納斯達克上市了的企業。但現在沒有可參照的公司了,你要賭這個商業模式到底是否能做出來,而這又取決于你能否做大規模。
現在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多了,投資人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我們投資圈的人在廣州的花園酒店一起聚餐,一張桌子都坐不滿。現在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是全世界最多的,可以說風投市場已是一片紅海。
以前是創業者找投資人,現在是投資人搶項目。錢很多,你會覺得什么都不怕,這其實是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候。如果要我和同行說點什么,我覺得市場冷的時候,你永遠不要喪失激情以及對市場的信心,因為這個時候可能是最好投資的機會。市場冷的時候,你的心必須熱;而市場熱的時候,你必須要冷靜地看待機會。這是一個辯證的道理。
因為好的項目始終是有限的,而現在大家又搶著投,這其實留給投資人決策的時間變短了。因此你要做很好的功課,看好了項目盡快下手。創業者選擇多了后,對投資人來說項目的價格拉高了,投資回報率降低了。
現在創業市場確實有一定的泡沫,甚至還有一些創業者進行數據造假,我想說的是,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投資人最多是賠錢離場,但創業者將終生受到懲罰,很難有人會再支持和相信他。對我們投資人來說,判斷是否造假就像教練拿到一張面試成績單,我們不會盲信,會進行仔細的盡職調查。
過去二十多年,我們也嘗試投資了一些領域,目前來看不算成功,比如我們很早布局過在線教育領域,但沒有投出成功的公司。事實上中國現在也沒有一家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在線教育公司,一說到教育依然是新東方等線下巨頭。
我的另一個遺憾是錯過了第一波電商的浪潮。盡管成功投資了百度和騰訊,但我們錯過了阿里巴巴。但其實不是我們不重視電商,我們早期也投資了一些電商公司,其中也有不錯的項目,但出現了判斷失誤,比如8848,是很不錯的項目,當時券商說等一等再上市,一等就錯過機會了,正好又趕上了那一輪互聯網泡沫破滅。如果當年8848能在泡沫破滅之前上市,今天中國電商行業的格局可能就不一樣了。
我們后來總結,錯過就是錯過,沒必要捶胸頓足,這是投資人必須有的心態。我們在做了充分研究后,仍舊看好電商領域,近幾年在生鮮、母嬰、奢侈品、時尚、淘品牌、海淘、B2B垂直、社交電商乃至微商等領域都有布局。
我們非常重視90后,除了公司成立90后基金外,我自己也跟90后打成一片。我自己有個90后羽毛球教練,是前國家隊隊員。我還跟90后經常一起去唱K,跟他們一起去吃面,不是不服老,是要保持90后的心態。我一直開玩笑說,我也是90后,我是1992年出道做投資的嘛。
此次賽事不僅是一次足球技藝的較量,更是對香港足球歷史與文化的禮贊,吸引了眾多球迷和媒體的目光。
中免海南六大門店聯動,以民俗文化、購物優惠、文旅體驗三重奏,全方位營造熱鬧喜慶的春節氛圍,將免稅購物...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