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入Uber之前,柳甄在硅谷做了近十年的律師工作,是幫創業公司融資,但她卻越來越發現自己熱愛冒險的一面,在接受采訪時也說,“我想要做個決策者,而不是個建議者。”
加入Uber之前,柳甄在硅谷做了近十年的律師工作,是幫創業公司融資,但她卻越來越發現自己熱愛冒險的一面,在接受采訪時也說,“我想要做個決策者,而不是個建議者。”
于是,Uber的CEO向柳甄拋出了橄欖枝時,一句“我們就是要創造歷史。”讓她熱血沸騰,義無反顧加入Uber。
加入Uber之后,柳甄深陷漩渦,在見證完互聯網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場戰役后,轉身離開。但毫無疑問,她對于Uber中國來說功不可沒。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滴滴、易到和Uber的活躍用戶覆蓋率分別為80.9%、17.5%和8.1%。柳甄則動用補貼,以價格杠桿撬動了滴滴的地位。
10月24日,柳甄宣布加入今日頭條,這位前Uber中國高級副總裁,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侄女,滴滴出行CEO柳青的堂妹,將以另一種身份書寫她的冒險經歷。
吸引巨頭的發光體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今日頭條這幾年其實也引入了不少優秀高管加盟,但柳甄這級別的還是第一次。那么今日頭條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能夠吸引柳甄加入呢?
其實,今日頭條早已經成為了市場上備受關注的對象,比如電商巨頭京東。9月27日,京東與自媒體平臺今日頭條聯手發布“京條計劃”。于是現在,我們打開今日頭條,可以在發現一級入口多了京東的“特賣”頻道。
雙方稱此舉是為打通京東的用戶與今日頭條上的用戶,先進行內容的精細化推薦,縮短決策過程,再引導到京東平臺上。可以看出,此舉是京東作為“平臺電商”,要向“內容電商”發力。
我們熟知京東,當然絕不僅僅是因為老板的八卦,更看好的是京東的實力與模式。京東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與變革,它以自營電商起家,運作模式為向品牌商采買、到B2C平臺,再到消費者。這類模式打破了層層分銷的商品流通方式,建立了采銷優勢和自建物流為核心競爭力。
直到今年,京東的自營電商還在保持高速增長。那么為什么京東還要在另一個平臺開疆拓土呢?
答案是隨著時代變化,平臺電商需要由過去的“物以類聚”,轉變為“人以群分”。
首先,隨著人們的財富積累,中國社會的消費升級正在體現,人們的消費能力得到提升、消費觀念得以轉變。瑞信報告顯示,中國中等收入人口突破1億,說明人們將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費,也由過去單純地追求性價比轉向更多元化的觀念。
另外,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皆可成為流量入口,不必仰仗平臺來獲取信息,消費者與品牌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已經達到8億,過去是由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入口這樣的平臺主導流量,而現在我們從社交媒體上可以隨時獲取信息。
相比過去,我們的時間變得更加稀缺,平臺電商的海量已經無法滿足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個性化的私人訂制。
而今日頭條,恰好能滿足這一點。
一提到今日頭條,我們就能想到“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利用大數據的定制系統,以確保每位用戶在打開應用時都能看到不同的界面,也能夠為企業精準地挖掘目標用戶。
但是,你可能會說,美麗說、小紅書等不早就在做這樣的事嗎?立足內容分享、進行商品銷售。
事實上,對于內容平臺來說,內容的打造的確重要,但終究只是一個導流手段而已,成功的真正要素還是在于電商業務的運營能力。而后者,不正是像京東這樣的巨頭所擅長的嗎?
不止京東,今日頭條作為一個“發光體”, 還吸引了淘寶、天貓作為電商流量入口,也有其他品牌商的內容推薦。以這樣的方式,在聚合了5.5億裝機用戶、1.3億月活用戶之后,今日頭條開拓了品牌廣告的又一種盈利模式。
互聯網的下半場
今日頭條是移動互聯網潮流的產物,而如今,這個時代所倚靠的人口紅利已然將近,純互聯網項目快要玩不轉了。
"現在硅谷的風險投資已經不再投資純互聯網項目。” 李彥宏曾經提到,“移動互聯網的增長的機會已經不多了,想當年,在百度創立之初,中國的網民數量還不足千萬,如今這個規模已達7億。”移動互聯網在國內覆蓋的人群超過50%,因此,未來想要依靠用戶量的增長來創造市場增量可能性很低。
那么在互聯網的下半場,今日頭條有怎樣的可能?
其實今日頭條和Uber有點類似。都是以共享經濟的方式,積攢了大量的用戶和流量,之后通過平臺模式,連接從C端到C端的需求。
既然現在不能靠搶占用戶擴大市場,那么就可以通過提高用戶粘性、延長用戶時間來提升價值。一方面,企業可以憑借自身獨特的產品屬性和對于用戶的精準把握來延長用戶使用時間,今日頭條正是根據用戶的點擊與興趣來學習用戶的閱讀喜好,從而形成個性化的推送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各類增值服務與功能提高用戶使用粘性,今日頭條為應對當前人們時間碎片化的特性,開始拓展短視頻業務,適應人們快速消費的需求。
一直以來,今日頭條關于盈利模式的問題都沒有困惑過——主要依靠廣告。而其自身屬性也確實能迎合當今時代的廣告需求。
對于用戶來說,今日頭條能夠讓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廣告。它會根據用戶特征、環境特征、文章特征等數據,進行組合推薦。比如用戶喜歡數碼產品,那么今日頭條推薦手表產品廣告的時候,就會推薦蘋果手表,而不是奢侈名表。
對于企業來說,今日頭條對于垂直化信息具有很大價值。生活中往往存在很多信息,只對于特定人群有用,因此雖然具有信息價值,但是分享價值卻不高。今日頭條的個性化推薦,會使得這些垂直信息比在大眾社交媒體上更具有價值。
舉個例子。
再看頭條號表現。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信息被正確匹配后產生的巨大價值。這也預示著信息過濾權的第二次讓度,由社交讓度給智能算法,智能分發不是社交分發的補充,而是全面的替代。
為何偏偏是柳甄?
柳甄加盟今日頭條,尚未透露具體任職。有猜測表示,今日頭條看重的或許是柳甄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柳甄在這方面的經驗在其離職的內部信中已經提及,“在我做律師的階段,其實做過很多項目,融資,并購,我還親歷過董事會上把創始人趕走的情景,一周多的快速交易。”
另外,也有傳聞說,今日頭條將打造全球領先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柳甄將負責國際化業務。
近年以來,今日頭條已經開始搶灘國際市場。在歐美市場,今日頭條自己研發了News Master客戶端,于2015年12月在谷歌應用商店上線。News Master的邏輯跟今日頭條相似,根據用戶的愛好進行推送,而信源也都是知名英文媒體,比如《鏡報》、《每日快報》,Mashable、Business Insider等。
此外,在印度市場今日頭條也在發力。不同于歐美市場的自主研發,今日頭條采用的是資本運作形式,向印度當地“土生土長”的新聞應用Dailyhunt注資2500萬美元。據其CEO表示,目前該應用已擁有2800萬活躍用戶,是印度當地最大的新聞聚合平臺之一。
今日頭條4周年大會上,張一鳴提出了遠大的全球化目標——“要做中國第一內容創作平臺,并在未來五年內取代Twitter和雅虎,成為全球第一大內容創作平臺”。而業內也對今日頭條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贊賞。大量企業開始效仿今日頭條的算法策略,其中不乏騰訊、阿里、百度、網易等這樣的巨頭。9月,又有業內人士爆料騰訊通過購買可轉換債券的方式對其進行投資,今日頭條的估值也大幅上漲,從80億美元漲到了120億美元。
而柳甄的加盟,也是對于今日頭條的一種肯定。她的國際化業務背景和尋找投融資都可以成為“今日頭條”發力的助推器,讓其如虎添翼,但兩個不同領域的跨界也會讓她遇到不少挑戰。
滴滴與Uber合并后,柳甄轉發了一篇文章《生而驕傲:Uber的那些年輕人》,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山河湖海,都是我們造夢的地方。”但愿柳甄的此次加盟,能夠讓她實現夢想。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實時提供專業的創業、投資資訊和深度分析。長按以下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自2023年以來,平臺立足“傳播真實信息”理念,以“硬核科普”為主要傳播方向,推出《頭條講真的》項目
“那大概是從腦海中鼓翼出的幻象,美妙得讓人難以置信:色彩繽紛的亭臺樓閣依山而建,好似峭壁上破石而出的...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動畫制作相關企業超18.3萬家,54.65%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10...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